APP下载

补肾通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2018-08-21林家坤姚晓文易健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质

杨 月 林家坤 林 俊 姚晓文 易健健

(萍乡市中医院骨科,江西 萍乡 337000)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组织结构成分变化,以骨质占比减少为特征,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骼变得脆弱,发生骨折的几率较正常骨骼大很多,是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驼背、四肢及腰背缩短,疼痛等,在轻微外部力量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临床表现越为明显[1]。骨质疏松症在中医方面没有明确的病名,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可划归于中医“骨痿、骨痹、骨折、骨枯、腰痛、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与衰老关系极为密切[2]。相关文献资料表明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与各种病因的肾虚有着较大的关联[3],本文就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肾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内分泌专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8~88岁,平均年龄(71.24±2.65) 岁,病程1~21年,肾阳虚型13例,肾阴虚型1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1.82±2.83) 岁,病程1~22年,肾阳虚型12例,肾阴虚型1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 骨密度检测T值≤-2.5;(2) 心、肺、肝功能正常,无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3)近1年内未使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北京康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片,国药准字:H20093675),服用方法:温水送服,1片/次,1次/天;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619,规格0.5μg/粒),服用方法:温水送服1片/次,1次/天。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痹法:桑寄生30 g,杜仲30 g,狗脊30 g,续断25 g,骨碎补20 g,巴戟25 g,首乌20 g,肉苁蓉40 g,怀牛膝30 g,当归25 g,鸡血藤30 g,黄芪30 g,党参30 g,白术25 g,茯苓12 g,甘草3 g, 1剂/天,每剂水煎2次,第1次加水没过药剂2 cm左右,武火煮沸后温火煎15~20 min,第2次加水没过药剂,温火煎20 min,每次于饭后温服。治疗疗程为1~2个月,治疗期间之前使用的治疗方法都需停用。期间辨证加减:肝郁型加柴胡、香附、枳壳等;血虚型加鹿茸、熟地黄等;痰湿阻滞加半夏、陈皮、茯苓等。

2组停药6个月后,电话随访1~2次。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骨密度变化情况、疼痛强度及生存质量。

疼痛强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即把一条长10 cm的线段从左往右分为10等分,分别对应0~10数字,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严重。

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使用骨密度测量仪对患者L2~L4节腰椎进行骨密度测试。

生存质量评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评分。主要针对患者身体健康程度及变化情况、心理健康程度、社会功能、生活活力等方面进行调查,每项依据患者满意情况给予1~5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骨密度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增加,无疼痛疼状,有效:骨密度无明显增加,无疼痛症状或症状明显减轻好转;无效:骨密度无增加,疼痛症状无好转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对比 治疗前2组骨密度T值比较,P>0.05,2组治疗后骨密度T值较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T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对比 (x±s)

2.3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对比 治疗后6月随访,2组患者表示疼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对比 (x±s)

2.4 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SF-36生存质量评分为 (62.05±4.29) 分,对照组评分为(51.31±4.17) 分,治疗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多数是因人年龄的增长骨质量自然退化造成的结果,如今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也越来越长,老龄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0.72%,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发病率则高达90.48%[4]。老年人因为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及工作量的减少,需要进行的体力活动也在慢慢减少,身体肌肉也因活动的减少造成失用性萎缩,骨骼周边组织应力也逐渐变小。骨质疏松患者骨质为隐匿性进行性退化,骨矿含有量逐渐减少,特别是老年女性由于肢体活动量的减少及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导致体内各种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的吸收及代谢障,从而患上骨质疏松症[5]。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为四肢乏力、腰背酸疼、活动意愿差。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骨量的流失及减少,导致骨强度、韧度受损,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容易发生骨折的危险,给患者健康安全带来隐患[6]。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西医方面以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治疗为主,西医药物的治疗见效块,但用药不良反应多,治疗费用高,需要药物维持,停用后容易复发。

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依据患者的症状可划归于骨痿、骨痹、骨折、骨枯、腰痛、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与衰老关系极为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肾亏骨枯髓减[7]。中医古籍《素问》中讲到“肾者,蜇臧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之和,骨也;肾脂枯不长,为骨痹;骨枯而髓减为骨瘘”,其都指明骨质疏松的病机以肾亏,肾虚引发。中医理论还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肾脏滋养精气,肝脏滋养血气,因精血同源,肝肾同源,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在体合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气皆于胃脾。”说明营养失调,脾胃损伤,无以化精血以滋养充骨而致发病;同时血瘀阻络,气血不畅,脉络不通,骨失气血滋养,故清代王清任有“元气既虚,必不能布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痕”之说[8]。故血瘀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方中重用桑寄生、杜仲、狗脊、骨碎补温阳补肾,益精填髓以治其本;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为“补气之长”,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的功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肺脾之气充足,推动有力,肉苁蓉、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且性善下行,引诸药入肝肾二经为佐使药,当归补血活血并善止痛,续断入血行血以散瘀滞之血,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首乌、巴戟强筋健骨补肾。本方重补肾益精,活血通络,强筋健骨,肾旺精足,骨髓生化有源,络脉瘀滞消散,气机通畅,气血津液布达于四肢百骸,骨骼得以荣养,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