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18-08-21刘艳红魏晓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护患门诊技巧

刘艳红 魏晓兰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部,江西 南昌 330006)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要求逐步提升,作为医院接待量最多以及医疗服务内容最复杂的部门之一,门诊工作质量一直受到医院以及就诊群体的广泛关注[1]。根据现阶段临床研究明示,在门诊注射室中,积极实施护患沟通技巧,可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能够极大地提升患者对门诊注射室工作的满意度[2]。基于此,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对118例前往门诊注射室进行注射治疗的患者,积极研究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价值,研究成果十分良好,现将报告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118例门诊注射室接收的待注射治疗患者为此次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9例,男性29例,女性30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4.03±0.97) 岁;其中梅毒患者31例,骨质疏松患者12例,肿瘤患者16例。干预组59例,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61±0.39)岁;其中梅毒患者29例,骨质疏松患者16例,肿瘤患者14例。对2组一般资料开展深入分析以及对照,差异不明显(P>0.05),2组有良好的对比性。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同时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署了知情书以及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患沟通。

干预组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一些患者在到达门诊注射室之前往往会较为疲惫,在病情的作用下,必然会出现烦燥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工作人员要站在患者角度出发,抱有同情心,主动接待患者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拉进护患关系,帮助患者稳定情绪[3]。在对患者注射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失误,此时护理工作人员除了在往日加强训练,还需要在失误出现时保持镇定,不因自身的慌乱引起患者的焦虑感,在结束注射后,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意外情况[4]。一些患者会有药到病除心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礼貌用语降低患者的消极感,帮助患者正视治疗过程,配合治疗完成。有些患者会在注射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告知,获得患者的了解和配合,降低护患矛盾发生情况[5]。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要正视每一位患者的合理要求,并尽可能满足,帮助患者度过治疗过程,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采用恰当的称呼,对于连续前往注射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尽可能记住患者的名字,给予患者尊重感,帮助患者感受到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还必须要熟练掌握每一项护理流程,降低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获得患者的信任感以及依赖感,同样有助于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提高,对缓解紧张的护患矛盾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护患关系缓和效果显著。在注射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无痛注射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除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降低患者注射疼痛外,还可以对患者采用播放音乐、观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降低疼痛,同时也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方式,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组织痛阀,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工作满意度。我院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填写我院自制的(百分制)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格,客观评价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沟通态度以及沟通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评价等级如下划分:非常满意(100~80分)、一般满意 (79~60分)、不满意 (59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工作满意度)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工作满意度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作满意度86.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注射是门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主要场所,根据研究表明,门诊注射的过程中,产生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多集中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模式上,不科学的沟通技巧十分容易引起一部分患者产生逆反情绪、抵抗情绪以及愤怒等不良情绪,十分影响医院门诊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有效缓解门诊注射室内的医患矛盾,提升门诊注射室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是我院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前往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治疗的患者,予以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98.31%),并远远高于常规沟通干预后患者的门诊工作满意度(86.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作为与患者密切接触的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细化,对大批量的就诊患者往往无法做到个个兼顾,同时也会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内容产生一定的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患者在病情的作用下,往往会因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态度引起强烈的反应,从而引发护患矛盾,对门诊注射室的工作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6]。通过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平等的关系,采用耐心、温和的护理态度,始终面带微笑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出现工作失误的时候不紧张、不慌乱,稳定情绪,有条不紊地处理工作失误,避免造成患者慌乱,从而引发工作纠纷[7]。另外,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礼貌用语,尽可能地站在患者角度,杜绝出现消极语气,引发患者不适感,同时要与患者平等相处,尊重每一位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获得患者信赖[8]。

综上所述,对门诊注射室工作中,予以患者护患沟通技巧干预,能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提升患者对门诊注射工作的满意度,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护患门诊技巧
门诊支付之变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