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结合人文教学在生药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018-08-21牟玲丽许藏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生药学生药药学

牟玲丽 冯 星 许藏藏 罗 琼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课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费力难学的一门课程,内容涉及众多生药的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多方面,体系庞杂,极易混淆,无论教与学都存在较大的困难[1]。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受并理解大量的生药学基本知识,是生药学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生药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史、哲、医文化,是一门人文内涵极深的课程[2]。针对生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尝试在生药学课程中采用PBL结合人文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PBL教学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展开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学习方式基本上采取“提出问题-自学解疑-课堂讨论-总结归纳”的流程,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体教学过程可按照以下3个步骤展开。

1.1 课前准备 在授课前,由任课教师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构思,精心设计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分组对问题初步分析。需强调的是,问题的设计是PBL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初始阶段,因此应符合学生的思维及知识水准,不能过于学术化、专家化,各问题之间也应有紧密的联系或层层递进,不能为了提问随意拼凑,流于形式。

以本校2013级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教学为例,该班级41人,由学生自由组合成5个学习小组。教师一般在课前一周将设计的问题告知学生,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组内预习及讨论。例如,对毛茛科生药川乌、附子的学习,教师可提出问题:(1)川乌和附子这两味生药为何在教材中编排在一起并列记载,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 二者在中医临床应用上属于同类药吗?若是,可否代用?若不是,有何区别?导致应用不同的原因在于什么?(3)很多人谈附子色变,对附子有恐慌感,为什么?如何正确使用川乌和附子?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文献,了解川乌和附子这两味生药在来源、鉴别、化学成分、加工方法、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联系和异同。

1.2 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各学习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成员可提出疑议或者异议,之后就这些疑议或异议展开组间讨论,得出该问题最合理的解答或形成新的问题引导下一步的学习。例如,某学生了解到中药界有句俗语“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就此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激烈讨论。有学生认为,相对于贵重补药人参,大黄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很少有人赞扬它的功劳。也有学生认为,大黄为苦寒骏泻之品容易伤人正气,人们一般避之唯恐不及,即便大黄救了人的性命,人们也不会感恩归功于它。另有学生提出,这句话就像中药界的一句警世名言,可能是为了提醒人们消除对药物的偏见,辨证用药,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位学生的发言从药性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同时也是生药学课堂人文化的一种体现。

1.3 教师引导及总结 在PBL教学中,教师并非旁观者而是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贯穿始终。比如课堂讨论中,教师并不直接参与讨论,但会围绕教学主题掌控大局。当学生表述有误时及时指正;当学生对某问题纠结困惑时,要通过提问开阔其思维;当论题跑偏时适时将讨论方向引回主题。最后阶段,教师的总结也至关重要,可以说学生课前自学准备是第一次学习的过程,课堂讨论是第二次学习的过程,而教师总结就是第三次学习的过程。教师总结不应是对知识点的重复罗列,而应是归纳、融合、提炼,构建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以解决问题为重心,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学习取代个体死记硬背,增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因此,应用PBL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出更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2 人文教育的渗透

药学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专业,而目前药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不少药学生毕业后重药理、轻患者;或者缺乏责任意识仁爱精神等现象[4]。因此,重视并大力加强药学人文教育势在必行。生药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结合中医药典籍、民俗、典故或其它相关资料,适时适量地渗透相应的人文知识,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也使得专业课程更富有生机和人性,从而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责任感。笔者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三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2.1 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生药大多为天然来源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这些均是大自然的宝贵资源。但因利益的驱使,人们对一些市场紧俏的生药如冬虫夏草、铁皮石斛等的过度采挖,使中草药资源急剧减少,还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例如在学习生药甘草时,可以补充介绍它具有固沙功能,而人们对甘草的过度采挖已成为当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课堂上可展示相关图片,如甘草采挖后沙化的土地,从而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5]。另一方面,就目前中药材市场上出现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如用红花冒充藏红花,马皮熬制假阿胶等,强调药材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要不断增强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本领,把好生药的质量关,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

2.2 求真务实 诚信教育 鉴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诚信在药学人才的素质培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各类生药的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观察,实验报告要求绘制生药的显微结构图。我们强调实验一定要实事求是,观察到什么就画什么,不可照抄书本。有时我们有意在实验中掺入生药的混伪品而事先并不告知学生,让学生就拿到的样本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考察学生的求真精神,避免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报告,借以渗透诚信教育。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生药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史、哲、医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生药不仅汇集了前人的智慧,也集中了很多趣闻传说。例如大黄攻下之力犹如冲锋陷阵的猛将,所以又名将军。再比如何首乌的传说,三国名将姜维与生药当归的故事等,这些传统文化与典故的应用,可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对生药的兴趣,并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必须指出的是,教学中人文渗透不能太多或者占用太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甚至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另外,人文渗透应审时度势,教师可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和再加工,在适当的时机切入,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案例或者故事说明了什么,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点有何联系?切忌生搬硬套、盲目堆砌,否则反而令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3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本教学改革项目已在我校医学院2013级药学专业本科生中实施,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评价等形式反映教学效果。在试卷难度、题型、题量都相当的前提下,将期末考试成绩与2012级药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医学院2013级药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分析 (%)

考核成绩说明,引入PBL结合人文教学模式后,药学本科生对生药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进步,优良率明显上升,不及格率显著下降。由于我们只在各论少数生药中实施了PBL教学,在试卷分析中我们发现,经PBL教学的内容学生普遍得分较高。

其次,我们对2013级药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份,结果见表2。由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可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本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特别是在活跃课堂气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学生的认可程度最高。

表2 2013级药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人数(%),n=35]

另外,在本校每年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2013级学生对生药学授课教师的评分均值为98.1分,明显高于2012级的均值94.6分,并且该教师的教学质量院内排名显著上升,进一步证明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4 讨论

在生药学课程中应用PBL结合人文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视野,这对于培养出综合素质优良的药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该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需要具备更扎实广博的学科知识及人文知识,以及更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因此可极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获取资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网络搜索,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有很多不严谨甚至谬误之处,学生的筛选辨别能力有限,可能会引起误导。再比如,课堂讨论中,某些学生一直表现被动,不愿意参与讨论甚至逃避发言,这些学生有的可能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或缺乏主见;有的可能适应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思维惰性,缺乏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在积极地探索解决办法,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改进。

猜你喜欢

生药学生药药学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补骨脂水提药渣灌胃给药4 周的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分子生药学栏目编者按
复方儿茶酊的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控制
蒙药扁蕾、湿生扁蕾、花锚生药学比较研究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