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感化

2018-08-20邵山芳

考试周刊 2018年74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中学历史中学生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无论是知识还是思想是都处于形成时期,中学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综合各学科特点,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中学生培养成国家未来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中学历史;渗透德育;中学生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周边事物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能力的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要时刻进行教育。中学阶段的各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历史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 中学历史在德育渗透方面的特点

1. 依附性。历史教学不同于政治学科的教育,政治学科是通过理论来说服人,而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事实为基础,展开探讨和评价。因此,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是有依附性的,它依附于不能争辩的历史事实。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胜于雄辩,历史学科的教学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在事实面前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的道德觉悟。

2. 蕴含性。历史学科虽然在德育渗透方面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但是德育教育并不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的是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切勿本末倒置。在德育教育方面,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教学,借助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意识到德育方面的提升,也就是说历史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重点是渗透,而不应该是硬生生的标签式教育。学生们思想上的内化才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最佳方式。

3. 渐进性。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坚持每天教育一點点的理念进行历史教育的德育渗透。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把握,不能依据一个历史事实就对学生展开长篇教育,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历史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教科书中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推进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靠青少年来实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借助历史教材和历史事实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革命传统教育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发展史一部充满血和泪的历史。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曲折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历史上的屈辱和中国人民的奋斗,教材中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牢记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 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中学生进行渗透德育

(一) 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一主要形式做好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收获历史知识,做好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还要在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有所收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中国古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比较,从而对中国古代时期的科技发展有所了解,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发挥其特有功能,结合学科特色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二)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由于人们的偏见,历史成为了学习中的“副科”,错误的认识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围绕着德育教育的主题,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方向盘的作用,切不可放手不管。

总之,历史教材中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事实,不仅仅是光荣的革命,同时也有屈辱的被侵略。在一个个事实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同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渗透。历史学科结合自身的独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宏,高长海.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下)[M].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3]徐贵亮.安徽历史[M].中国地图出版社.

[4]袁野.中华上下五千年[M].作家出版社.

作者简介:

邵山芳,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中学历史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
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