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8-20陆正和毕可然许建和程汉良董志国阎斌伦

考试周刊 2018年74期
关键词:探索教学改革

陆正和 毕可然 许建和 程汉良 董志国 阎斌伦

摘 要:《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完善、科学素养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该门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主要从课前准备、改变教学模式、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师生交流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该门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生物饵料培养;教学改革;探索

生物饵料培养是研究水产动物饵料筛选、培养及应用的一门学科,该课程综合了水生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完善、科学素养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还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教学的主要弊端是教师只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简单的信息积累过程,学生不能对隐含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分析,结果教师付出多,回报少,学生学来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满意的效果。

一、 精心准备,上好每节课

在当今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教师作为上课的负责人,必须要具有认真负责的教学作风。因此,上课前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选好内容,用心备课。教学内容主要以概念、原理、例题为主,无需整个教学内容,而对于重要原理的讲解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手段。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做好课件,同时教师需控制上课节奏,重要内容让学生做笔记,留部分点时间让学生思考。

二、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东西的兴趣。对此,为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把教学从偏重教师灌输、偏重知识记忆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演示等方法。(2)搜集該门课程最新内容,提高教学信息量,这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新鲜感,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有促进作用。(3)对教材内容教学情感处理,根据情感诱导法,将生物饵料培养的实践知识导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重要性的认识。

三、 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传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知识,大胆创新,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授轮虫培养内容时,以培养过程中种群崩溃的现象为题,探讨了轮虫种群崩溃的原因,为了让学生回答这类问题,课前先让学生查资料,做课件,最后上课让学生讲授,这样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教学效果有效。

四、 增进情感交流,拓展教学时空

人都是有感情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换位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一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信任,多一些赏识,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要使自己的课学生爱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态自然大方,思路清晰分明,注意引入技巧,如提问技巧等。同时我们在授课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传授的知识,不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教学交流。

因此,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解决这一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笔者在讲授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重要作用时,结合名特水产育苗特点,组织部分学生去河蟹育苗场、观赏鱼育苗场调查,通过对苗种产量、病害情况正面了解,探究育苗产量下降原因,提出了解决该问题重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拓宽视野,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师生之间通过微信等建立一个课程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五、 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通常采用平时作业、上课提问和期末成绩来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平时作业有时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为课后学生往往是只注重于课堂教学内容,很少主动去查阅新的与课程有关的内容,参与教学考核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实施是: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将课程论文和课堂表现统计到平时成绩,每组选一个题目,如将课程中生物饵料研究进展变成5个题目,学生每5~6人分成一组根据已有知识,查阅相关文献,每人撰写1篇符合文章要求的论文,然后各组在组长主持下,进行论文修改,制成课件形式,讲授课程论文的评分和表现均计入平时成绩。通过这些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学生普遍感到知识面扩大了,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提高了,教学内容强化了。

六、 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课程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改进方法,笔者采用问卷方式,对2016、2017年所授生物饵料培养课程进行总结(学生人数50人),如表1,可以看出,经过这两年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教学内容等与2015年大幅度上升,这说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总的评价是满意的。另外从学期考试分析来看,学生的答题质量、规范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也有显著提高,这说明生物饵料培养这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成功。

七、 结论

生物饵料培养这门课程的教学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根据教学情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借鉴现代教育理论推陈出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玉敏.在动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12-113.

[2]卢家楣.理科类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J].教学理论,1994(12):12-15.

[3]刘国章,吕小定.医学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46-337.

作者简介:

陆正和,毕可然,许建和,程汉良,董志国,阎斌伦,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

猜你喜欢

探索教学改革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