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2018-08-20钟银艳
摘 要:一年级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学前特别是幼儿时期以“玩”为主的认知方式已经渐渐远去,有规律、带有强制性的以学校生活为主要色彩的“学”时代正式来临。这种转变并不会随着生活场景如“散养”和“圈养”的变化而自然的跟随变化。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本文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感悟知识;侧重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平稳、迅速的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充分扮演好学生的角色。
关键词:激发兴趣;感悟知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将书本、课堂中枯燥无趣以及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从游戏活动过渡到学习活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每个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学校里的所有事物,包括学校、教师等都充满了好奇心。兴趣成为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勇于去探索的巨大内驱力。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特点,以及小学数学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备课时我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尽量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处在数学生活的氛围中,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数学,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我特意为这节课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我让第一小组的同学充当图书馆的管理员,第二小组的同学装扮成借书的同学,第三小组的同学装扮成还书的同学。让大家通过到第一小组同学这来借书、还书的活动,以第一小组库存书的数量为准认识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生动形象的生活感知体验,不但使学生深刻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动手操作,感悟知识
因为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活灵活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动手数一数、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等去更好地理解知识,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对刚刚跨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一般都还没有树立学习的雏型,因此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就在小学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薄弱,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思考的情景,给学生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也要注意留足够的思考时间给他们,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多方面考虑。
比如一些比较简单、容易解决的题目,就把机会留给一些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来回答,并且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多开动脑筋。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如罗森塔尔效应,你对他的期望有多高,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回报。
四、 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学习不单单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要求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以及交流能力往往是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出来的,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能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火花。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以及小组合作的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时,首先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一分钟的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是在这一分钟之内过往的,放完一遍之后,很多的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没说任何话,应了他们的要求,给他们又播放了一次,这次播完之后,学生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就问他们: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不能把结果记录下来呢?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个既能快速,又能把结果准确的记录下来的办法?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思考,很快他们就想到了可以小组内分工合作,让一个组员记录这一分钟内有几辆面包车经过,一个记录货车的数量,剩下的同学就记录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各有多少,这次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就出来了。像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一个人的能力有时候是有限的,这时他们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第一,教学生学会倾听,不单单要听老师的话,还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其他人的想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复述一遍老师或同学刚刚讲过的话,以此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第二,教会学生表达,要学会在聆听的基础上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用一句完整的话语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看懂图意,并学会完整的表达出来;第三,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错题就要及时矫正等等的习惯。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是处在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的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处于成长初期,对事物对错的认知判断还不全面,对自身的行为约束力较为薄弱,因此老师必须要对课堂活动有较强的控制,利用这个时期他们的共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比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评比和个人评比相结合,给出综合的评价。可以将老师的要求物化量化,如给表现好的学生或者是小组奖励贴纸等等。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很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某些教学工作的完成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认真的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小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培养[J].魅力中国,2014.
[2]李莹翡.浅谈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J].祖国:教育版,2013.
[3]邱章权.谈小学生數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
作者简介:
钟银艳,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博罗县石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