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不合群现象
2018-08-20王兴才
王兴才
摘 要:“不合群”是学生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学校体育教育要发挥自身作用,采用让学生体验成功、让离群学生尝试合作、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起伏变化的能力、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利用心理暗示等方式培养学生意志力,给予离群学生更多的关怀、关注,帮助学生有效改善言行举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活动;性格类型;不合群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6-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6.098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经常遇到不合群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为性格孤僻,脱离周围的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单独练习要求非常配合,而且可能会完成得非常好。但对于教师提出的小组合作要求却明显表现得无所适从。轮流练习时不能大胆参与,推诿抗拒。小组发言时不敢张嘴说话,不能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集体活动中表现不突出,给人一种放不开的感觉。学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的性格类型和成长中的家庭因素。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使孩子进行封闭式成长,都会导致学生不愿沟通也不会沟通。
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性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能够吸引学生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一方面这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在体育竞争中遇到的成功或者失败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体育运动鼓励人渴望与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和接受失败,而后者正是我们急需的。学校体育要影响到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改善学生的不合群现象。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带来的自信感
我们要在课中有意识地插入各种游戏,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制定合理的规则,对于那些表现出焦虑水平高,不愿意当众表现,挫折耐受力差的学生,在进行各种竞赛时有意识地多给他们参与机会,采用各种激励的方法,如:鼓励性的语言或标语,甚至可以采用“逼迫”的方法帮助其摆脱困境。在竞赛中教师不但要组织和指导好比赛,还要对其技术和战术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对其比赛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心理感受。帮助其认识真正的信心,并不仅仅表现在认为自己将是一个胜利者,也不是只有在成功时才具有,在失败时,帮助其找出失败原因,使其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做到败者不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不断努力争取获胜。
二、要让离群学生尝试合作
离群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长期独处养成的习惯使学生不善于和別人交流或不爱交流。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自己的缺点或失败被他人指出极不乐意接受,从而选择逃避,进而选择远离别人。教师要巧妙利用体育游戏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意识。从众现象也会感染到参与游戏的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胜利与失败中体验竞争的乐趣,教师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分析成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三、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起伏变化的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在体育活动中,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都会有胜败,频繁的胜败体验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克服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缺点或失败完全不保留地暴露于大众之下,结合专业运动员参加大赛失败的实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存在意外,包括场地的变化、天气的原因、身体状态、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培养其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或失败。
四、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有利于改善不合群学生的性格
教师可融入小组活动,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会有莫名的荣誉感,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在巡视中经常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小组发言是关键环节,每个人都要发言,教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孤僻的学生更要重点关注,多给其表现机会,哪怕让他多说一句话都有重要作用。
五、利用心理暗示培养学生意志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对学生进行暗示和影响,鼓励学生有勇气去面对失败和挫折。例如当学生在进行剧烈的运动,身心都处于极度的疲惫的时候,他们一般就会非常渴望休息放松,从而在训练中就会产生退缩或者恐惧的心理。这个时候,教师适合的语言或者动作表情等就会给学生支持,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慰藉,从而产生动力,去向更高更难的方向挑战,从而锻炼自己坚强的、不畏艰险的意志。
很多学生在处理一些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时,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甚至唯唯诺诺,这样的性格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锻炼学生的性格。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对抗性的活动,比如足球、乒乓球等可以培养学生果断干练、遇事不慌的心理,在一些跳高、跳远等项目中,可以让学生逐渐克服自身懦弱的缺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这样一个长时间的不间断的锻炼,就会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引导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在性格塑造,心理素质提升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他们拥有良好的性格,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都会高傲地面对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亚茹.让“不合群”的学生实现自我成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4).
[2] 钱晓静.让离群的“孤雁”归队[J].中国德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