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内 着力课外

2018-08-20陈绒

考试周刊 2018年74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

摘 要:古诗文鉴赏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考的必考点。如何鉴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二是语言赏析,紧扣文心诗眼;三是细品意象,分析创作手法;四是感同身受,体悟诗人情感。

关键词:中考古诗鉴赏;教材意识;备考策略

自2013年宁波市中考设立古诗鉴赏题以来,古诗鉴赏一直是丢分的重灾区。查阅近几年的古诗鉴赏,考点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1.词句理解;2.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3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笔者对本校九年级100位学生进行古诗鉴赏答题情况调查,分析如下:古诗知识网络建构欠完善占18%,分析理解鉴赏欠到位25%,解答问题技巧欠娴熟占35%,语言表达能力欠加强占22%。由此得之,学生的疑问大都集中在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上。其实学生也并不是没有掌握这些知识,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不知何时运用,如何运用。笔者认为中考中古诗词的很多知识点,其实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用好教材,要立足课内,着力课外,迁移中考的解题能力。笔者以九上《词五首》教学为例,略谈中考古诗鉴赏的备考策略。

一、 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

我们历来爱用“文如其人”来评价作者及其作品,因而“知人论世”自然也就成為我们品评文学作品的一种思维习惯。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对我们鉴赏古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比如北宋中前期,宋太祖“重文轻武”,喜欢派文官担任边区主帅,于是盛产边塞诗,其中以范仲淹为代表,虽为文官但治军有方,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有诗称赞“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渔家傲·秋思》正是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其次了解诗人个人的生平遭遇。《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是53岁,那时,她已经处于国破家亡中,丈夫赵明诚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为悲苦。

知晓生活背景,把握情感的流向。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与主要风格,那么我们就有一面关照诗人情感的镜子,了然于胸地分析诗歌的情感。

二、 语言赏析,紧扣文心诗眼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文心”“诗眼”。以《武陵春》为例。

《武陵春》中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字为情感切入口,分析词的上阕写了愁的外在行为“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原因“物是人非事事休”,下片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寻求一个消除痛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愁”本来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李清照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然有了重量。她的愁苦中包含着国难、家破,夫亡的悲痛。

文心,诗眼是指跟诗的意境关系最为密切、最能表情达意的关键字,即古人所讲的“一字传神”的字。古诗词鉴赏时,抓住文心词眼,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是最经济实用的答题策略。

三、 细品意象,分析创作手法

古典诗词以含蓄而著称,这跟诗歌自身的精炼语言有密切关系,而语言的载体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手法。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读这首词,我们不仅要关注这首词的内容,更要读懂这首词中的典故。第一个典故“亲射虎,看孙郎”。《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词人以孙权自喻,表达词人的“狂”。第二个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报战果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冯唐向文帝进谏,文帝命冯唐持符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复为云中守。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比,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愿。第三个典故“西北望,射天狼”。据《晋书·天文志》载:“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苏轼在词中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借此表达自己愿赴边疆抗击西夏等侵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词五首》里用得最多的修辞是用典,化用各种历史故事,旁敲侧击地展现了诗人的意志与愿望。

理解词人创作的表现手法是理解曲词的钥匙,因而在鉴赏中也要文本细读,全方面、深层次地把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用典、互文、对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四、 感同身受,体会作者情感

诗歌赏析的最高阶段,就是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反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以让我们感知曲词中的意境和意绪。比如多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能感受到诗人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其次,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探寻诗人的情感,对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及个人生平事迹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第三,分析表现手法。诗词情感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只有深入把握创作技巧,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中考设题的本质是对课本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尽管中考古诗鉴赏题型灵活,形式多变,但是我们只要能够洞悉考查方向,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鉴赏知识之后,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这样就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考试中去。所以教材意识不可或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认真钻研教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笔者认为与其向外扩展,不如向内收拢,回归教材,立足课内,着力课外,完成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陈蓉.例谈中考古诗词阅读情感把握题的解题策略[J].教学周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Z1):92-95.

[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词五首》.

作者简介:

陈绒,浙江省余姚市,浙江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
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在体系中把握细节
高考模式下化学备考策略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