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0吴雯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得到初步应用,该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又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基于迁移理论视角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不足,及时给出纠正与完善措施,充分发挥迁移理论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迁移理论;应用分析
通过剖析迁移理论,可以发现其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习主动性,并强调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点。与此同时,迁移理论的应用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向着教改要求方向前进。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推动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
一、 小学语文与迁移理论分析
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成效性缺失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模式单一化。使得小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活动总结出迁移理论,该理论强调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同时侧重于转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无趣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多途径与多元化。总而言之,迁移理论是一种基于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学理论,通过融合小学语文教学与迁移理论,弥补与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必然会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夯实教学基础。
二、 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注重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神话故事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与色彩。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欣赏神话故事,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历史发展进程及各民族的文化特点,积累文学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神话故事的文章时,一定要带领学生理顺故事发展的情境,然后进行多次朗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明确神话故事的意境,要求其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对整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复述再现,达到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事物的想象力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时,单凭主人公沉香“救母”这一主题就比较神奇,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一定要理顺故事发展的层次,按照故事的发展、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顺序对文章进行总结,一起找出每段文字的中心语,明确每段文字的大意,留意文中沉香救母等几个重要转折点,并注意对学生进行画面重述,仔细感受神话故事本身所特有的神奇魅力,从而把握文章重点,带动学生主动用自身语言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事物想象力。
(二) 迁移贯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受到思维特点的影響,知识迁移直接决定当前学习质量,也会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产生影响。能否顺利完成教学迁移,与教学内容存在关系。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应该选择知识迁移的理论、知识等相关的内容。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及课堂内容时,应该在首位上放置最大价值的基本知识。迁移完成的主要因素就是知识,教师要想顺利完成语文知识的迁移,基础任务就是做好基础知识教育,这是为学生理解与掌握其他知识点夯实基础。
如,《蝴蝶谷》课文讲解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地理知识、历史知识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并对蝴蝶谷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等内容进行介绍,达成语文知识与地理、历史知识的迁移,将来学生学习到相关地理或历史知识时,也会想到这堂语文课的内容。此外,学习态度与习惯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如,《会走路的树》便应当针对习惯养成进行教学引导。文中所传达出的自主思考,细心观察的精神,是各科学习都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便可以借此展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求知、细心观察的意识,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
(三) 侧重引导,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也在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通过生活不断丰富与完善语文知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通过塑造生活化情境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如同音字教学,以“做、作、座、坐”为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动作与室内现有资源进行教学。借助教室内的座椅或板凳,给出“座位”词语,接着演示“坐下”动作,让学生明白两个同音字间意思的差别。同时为了加深记忆与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组词造句,进一步掌握同音字的字形与字义,如“一座塔”等,小茗同学正“坐”在第四个“座位”上写作业。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强化的方法,让学生彻底理解同音字的不同意思。
汉字与英语这类字母语言不同,本身含有音、形及义,通过汉字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通过这种多管合作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极为好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其培养与开发学生情感与智力的作用。比如,“鱼”和“羊”,以前人们写“鱼”字时,下面是“灬”,而“鱼”字上面的“刀”,实际是羊的角,而“灬”实际是羊的四只蹄子,看起来“鱼”就像一只正在奔跑的羊;同样,如果将“羊”字倒放,它的形态就像一条游动的鱼,而“羊”字中间的“丨”实际代表的是鱼的脊椎和尾巴。这都是利用字的“形”来表达字的意思,即象形文字。
三、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迁移理论,充分尊重与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响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挥迁移理论的作用,才能激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我性,活跃语文课堂氛围,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晓伟.刍议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7):18.
[2]马惠莲.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2):22.
[3]夏堰国.试析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嵌入和应用[J].语文天地,2015(15):64.
作者简介:
吴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