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思辨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8-08-20李云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思辨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被“自主、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思辨课堂也成为所有教师大力探索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也跃跃欲试,几次實践,思辨课堂不适合在低年级学生中实行。几次与校领导交涉,今年如我所愿,担任了高年级语文老师,教学年段的改变也直接改变了我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的思辨课堂教学改革,终于可以大胆进行了。第一周因为班级无投影、无电脑、无黑板(白板)的现状。仅靠我的一张嘴,一支白板笔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带动所有学生尽情读书,积极思辨,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之间的语言和思维的对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课题教学

我精心准备每一篇课文思辨话题。

以《师恩难忘》为例,《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是学生假期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间临近教师节。这样一篇描写田老师教书育人的故事,传扬尊师重教的文章,似乎合乎时宜,理重于文。

课堂上,我跟学生一起讨论了两个问题:1. 田老师那时候的教学环境怎么样?2. 一首《一去二三里》,一般的老师会怎样教?在对文本的细致搜罗与深入思考下,“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17岁就开始读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邻近的乡村小学”“当时学生非常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词句浮出了水面。我问学生“这些内容都集中在课文的前两段,跟田老师给我们上课的事情关系不大,可不可以不要?”学生普遍都认为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追问下学生被激发了,有学生说:“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学习环境差,教学环境也差,庙里,乡村小学,一人带四个班,田老师面临的困难肯定很多。”还有学生说:“是侧面描写,田老师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需要精力和不一般的教学方法,是对田老师教学有方的侧面描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很多都是泛泛读课文想不到的。紧接着我告诉学生:“写人叙事不需要大声表明,你多么喜欢谁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也不需要用那些华丽的辞藻,真实地叙述,细节的再现,背景环境的描写都很重要,很多时候简单词语也能表达出深沉的意蕴。”这样一来二去,有语文知识的重新感知,有生本、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不但知道了田老师不仅仅是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对他不辞辛苦,教学有方的形象更加清晰。而且还对铺设在文中的这条暗线也了然于心。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诗的语言明白易懂。怎样让这样一首学生一读就懂甚至是以前就已会背的古诗上出高语的水准,上出孩子的兴趣,上出孩子们不知道的那一层面。目标仅仅读懂会背显然不行。

话题一:题目是“所见”,诗人一定看到了牧童捕蝉的全过程,可诗句的末句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作者为什么不写清楚牧童捕没捕到鸣蝉,就结束诗句了,还用了带有猜测意味的“意欲”一词?对此你怎么看?

犹如一阵冷风吹过教室,学生静想默思起来,不一会儿就竞相举手了。诗意的留白是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诗歌语言的艺术,是作者以所见引所想的表现手法,这样的诗读了才有意思嘛。这些藏在诗中的密码都被他们发现了,所以千万别小看学生。

话题二:题目是“所见”,我们在读诗过程中仿佛能清晰地看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那你能不能用“ 图”给本诗换个题目。

话题一出,不等思考,就有学生给出答案“骑牛唱歌图”,“不对不对,捕蝉是重点,应该是骑牛捕蝉图”“好像也不行,忽然闭口立,应该不是边骑牛边捕蝉,我看就用捕蝉图最好”。底下一片哗然,显然都不同意。一个学生大着胆站起来说:“老师,这根本就不是一幅图,这是一幅幅连动的图,像一个故事一般,怎么可能用一幅什么什么图就能概括作题了呢?”我笑而点头:“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诗中本来就给我们呈现了多幅图,第一句是骑牛图,第二句是唱歌图,第三句是诗人猜想,第四句是捕蝉图。你看,话不辩不明,理不说不清。真好,你们都会品诗了。”

《孔子游春》这是一篇游记,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如何让同学们领略和体味孔子的“做人就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道理。我决定采用同学质疑问题,我来解答问题的办法上好这一课。

先让同学阅读课文,提出自己质疑。同学们跃跃欲试:有同学问:文中提到“水是真君子”,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现在的人们会同意这个观点?有同学问:课文第十六小节说孔子的观点“他说盼望所有的人晚年的时候都能够享福,朋友能够相互信任,弟子都能怀有远大的理想……”,我感到孔子的愿望有些不太现实。有同学问: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文章主要写孔子等人的志向,可前面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孔子从大自然和水中悟出道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为什么?有同学问:最后一个小节似乎与文章没有关联,能取消?有同学问:为什么只有孔子能发现水的奥秘,而大家不能?……我就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点拨,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积累。

这样的课堂是我一直向往的课堂,静思默想,群言不一,思火碰撞,流连其中,意趣盎然。我爱这样的思辨课堂。

作者简介:李云,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门小学。

猜你喜欢

思辨小学语文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浸润“过程”味儿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