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关于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研究综述
——基于2007-2017中国知网数据库

2018-08-20李喜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李喜元,刘 华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游戏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最有价值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修订版)》中都作出了如下规定:“幼儿园应将游戏作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和生命。幼儿园课程具有整合性鲜明特点,是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性课程。因此,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整合,具有必要性和适切性。即一方面应把游戏的基本精神融汇贯通到幼儿园课程之中,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应把课程引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使幼儿的游戏变成规范化、有序化和整体化的活动。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走向。

一、研究结果分析

所谓课程的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幼儿游戏的过程或具有游戏精神的过程[1]。丁海东认为,课程的游戏化应该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喜欢从事的一种活动,把它当作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或手段之一;其二是把游戏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的存在,主张将游戏精神渗透和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始终[2]。基于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手段和途径,可以真正使课程成为呵护童心、善待儿童成长的文化载体。

所谓游戏的课程化,简单来讲就是指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整套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2]。也就是主张把游戏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整合到幼儿园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实质上是将儿童自己发起的游戏转化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

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梳理,在此基础上,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游戏”并含“整合”并含“幼儿园课程”为主题进行检索,剔除无关文献之后,检索结果显示有123篇(从2007年-2017年),其中期刊103篇,硕博论文18篇,学术辑刊2篇。具体分析如下。

(一)论文数量分析

图1 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如图1所示,近十年来,我国关于“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论文数量呈逐年波动增长的趋势。可以看得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文件的颁布与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热度。虽然2017年论文数量较2015,2016年有所下降,但是不难预见,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开展和安吉、利津游戏课程的日渐成熟,2018年“游戏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又将迎来新的高峰。

(二)研究主题分析

笔者通过梳理分析发现,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价值以及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

1.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研究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中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类型:一是相互分离型,即游戏作为课程的对立面而存在,游戏仅仅是缓解学习压力和教师奖励幼儿的手段;二是部分融合型,即游戏作为课程的糖衣而存在,游戏仅仅被当做激发幼儿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三是相互融合型,即教学和游戏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游戏被看作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和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3]。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以前两种关系理解最为常见。即使二者有融合的趋势,也仅仅是把游戏当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工具,游戏与课程仍是两张皮。幼儿园游戏并不是没有目的、没有组织地让幼儿胡玩,它与课程是相互生成、互融互通的。游戏中蕴含了丰富的课程因素,课程实施中也离不开游戏的精神。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育者需要把幼儿、课程和游戏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三者的整合。

2.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研究

对于“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重要性的解读,大多是基于“相互融合型”理念进行的论述。学者的研究集中于挖掘游戏中蕴含的课程因素及课程中获得的经验对游戏的反作用。

龙莺英认为游戏与课程、幼儿三者的相互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是游戏可以使幼儿园课程更加丰富、更具张力,可以提供与课程相互联系的生活经验;二是幼儿园课程使游戏变得更具魅力,二者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使课程生成游戏,而且也可以增强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4]。王雪菲等人认为:一方面,游戏中滋养着大量课程内容。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既能体验到愉悦的情绪和满足感,而且还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其中。另一方面,幼儿在课程中获得的经验可以丰富游戏的情节。一个游戏活动可以同时调动幼儿的肢体、思维、语言等,将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的内容与幼儿的发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3]。

分析可知,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具有可行性。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书本中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可以有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将课程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达到寓教育于游戏、于活动的目的。

3.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基于对游戏教育价值的认可,我国各地幼儿园和学界纷纷开展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实践探索。关于此方面的应用研究,大多集中在整合的现状研究、整合的方式以及课程建构设想三方面。

(1)“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现状研究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颁布以来,“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理念便得到了更深入的实践,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促进游戏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总结经验。

丁月玲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游戏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当;游戏组织方式不妥;游戏化课程建设缺乏方向等问题[5]。对于多数老师来说,“课程游戏化”还仅仅是个概念,在实践中尚不能很好地平衡课程与游戏的关系,不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手段之一。

高祥通过对Y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与教师的观察访谈发现,Y幼儿园教师在尝试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游戏与教学融合难以深入开展,活动间缺乏联系;有效游戏时间难以保障;融合后的活动对游戏材料支持要求较高;教师仍难以避免专业角色困惑等[6]。

目前来看,大多数老师尚不能真正理解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实质与内涵。因此,在实践中游戏仅仅被当做激发幼儿兴趣的工具和手段,课程与游戏的关系未能得到很好的平衡。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幼儿园和教师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已经固化,短时间内很难作出改变。

(2)“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实现方式

分析发现,游戏与课程的相互整合主要可分为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课程融入区角游戏中,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等多种形式。还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如何建构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

1)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研究

此方面的论文研究了游戏与主题活动进行整合的要点,建议通过游戏将五大领域课程整合到一起,实施综合课程。其中,探讨如何将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进行整合的论文比较多。

将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在一起是一种新型的整合尝试。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合探究中,翁建文主张:教师应引导幼儿将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表演游戏之中,并使表演游戏成为开展主题活动的继续。同时,教师要改变指导理念,在活动中灵活切换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7]。陈丹艳建议,在整合活动中,应力求表演游戏的目标与主题活动的目标相吻合;要善于整合表演中和主题中相一致的内容;教师应做好引导,使幼儿能将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自觉地转化为游戏的行为[8]。

2)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

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因其所特有的娱乐性、民族性、传承性和易得性受到广大幼儿园和幼儿的欢迎。我国学者和幼儿园管理者热衷于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并在实践开展中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田增会在研究中总结了彝族民间游戏在A幼儿园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在制定彝族民间游戏课程目标时应遵循游戏的精神;将游戏课程与幼儿的兴趣爱好、民间文化相结合;利用外部资源开发彝族民间游戏等[9]。孙晓琳等人认为,要实现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民间游戏需要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都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课程相吻合[10]。曹玉兰和黄小霞调查了解了姜堰市10所城区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现状,提出了推进幼儿园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基本策略:规范要求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的目标资源;丰富民间儿童游戏开发的主体资源;探索开展民间儿童游戏开发的策略资源等[11]。

3)课程在区角活动的融入研究

课程与区角游戏整合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如何在区角投放一定的课程素材,或是如何引导幼儿生成与领域课程相关的游戏活动。此方面的相关论文甚少,且大多集中于在区角游戏中融入语言领域和科学领域的课程。

在区角游戏中,幼儿拥有极大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实现幼儿园课程与区角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嵘探讨了幼儿园课程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一是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多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是善于从一日生活中提炼游戏化课程,并将其应用于区域活动当中;三是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也要注重对主题课程的补充和完善[12]。

(3)基于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研究

关于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围绕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与实施及评价等方面提出的课程建构设想。

袁婷婷等学者探讨了混龄游戏所特有的不同于常规游戏的价值,提出了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方案:混龄游戏课程目标要注重整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课程内容应选择适合的形式开展;活动组织形式应具有灵活性;课程评价的内容应涵盖广义和狭义评价两种[13]。彭兵则主要是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给出了建议,认为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创设环境,给幼儿提供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二是生成探索性主题活动,使教学活动游戏化;三是利用游戏因素,保证轻松愉快的一日生活[14]。

二、不足与展望

(一)以往研究不足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我国关于“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主题分布不均,仍存在很多研究空白。

首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应用研究”上,而关于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本体论讨论不多。即便有,也大多是可行性讨论和价值研究,关于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特点”“本质”“理论基础”的相关研究不足。第二,游戏与课程相互融合的相关论文虽然数量较多,但大多数是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而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最后,关于“如何建构基于游戏的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大多是我国学者的理论设想,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15]。这些方案设想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进行验证。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定性研究较多,定量分析不足。

当前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应用较多,大多是思辨与个案研究经验、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应尝试将调查法等实证研究方法以及个案研究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结合使用,努力寻求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突破。定量研究的缺乏,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研究成果滞后于发展实践的后果。

(二)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来看,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将游戏精神更好地渗透在课程中,而对于挖掘游戏中的课程因素关注度不够[16]。以安吉游戏、利津游戏为代表的游戏课程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热议。如何平衡好游戏与课程的关系,防止过度重视游戏而取消甚至弱化教学现象的出现,应该是课程实践中需要一直关注的话题。

我国关于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多是基于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单一视角,未来研究可能会走向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同时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视角对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进行探索研究,使得研究成果可以迁移应用到其他领域。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