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NEA术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效果分析

2018-08-20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整块导尿管冲洗

(鹤壁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鹤壁 458030)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tumors,NMIBT)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男性癌症发病率中居第4位,女性居第10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部分膀胱切除术是临床治疗NMIBT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效果显著。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经尿道整块切除肿瘤因其具有较佳的手术疗效,逐渐受到临床青睐。该研究采用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 needle electrode ablation,TPNEA),应用于来本院就诊的41例NMIBT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来院收治的81例NMIBT患者,经B超、CT等检查确诊,符合NMIBT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手术禁忌症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9~72岁,平均(50.02±5.11)岁;病程(3.01±0.21)个月;肿瘤位置:侧壁26例,后壁10例,三角区4例;肿瘤数量:1个29例,2个7例,3个4例。观察组:41例,男34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50.04±5.13)岁;病程(3.02±0.22)个月;肿瘤位置:侧壁25例,后壁9例,三角区7例;肿瘤数量:1个27例,2个8例,3个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腰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部分膀胱切除术,采用电刀切除肿瘤周围(2~3 cm)正常膀胱组织,若肿瘤位置处于输尿管部位,则将输尿管与肿瘤一并切除,随后再给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观察组患者应用TPNEA术,选用等离子电切镜(奥林巴斯)外鞘F26.5及观察镜(12 °)生理盐水冲洗,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奥林巴斯,WA22355A型),选择双极模式,功率280 W,电凝100 W,置入等离子电切镜后方,明确肿瘤部位、大小及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距肿瘤基底部0.5 cm处做一环形标记,直至肌层,采用钝锐结合法将肿瘤及部分肌层整块切除,针状电极止血,吸出较小肿瘤。在进行肿瘤基底部分离时,切除较大肿瘤瘤冠,并取出肿瘤基底部,手术创面止血,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无菌蒸馏水行膀胱灌注(200 mL),并给予膀胱冲洗(3 000 mL),随后改为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依据手术情况选择灌注方式(常规灌注及即刻灌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月,并对比疗效。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冲洗膀胱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手术疗效 两组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术中无输血,无病例中转,术后随访6月暂无复发情况出现。

2.2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冲洗膀胱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3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3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NMIBT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之势。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科学合理的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2]。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术式,其效果得到临床一致肯定。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加深,其在肿瘤治疗的局现性逐渐得到体现,有研究指出,其主要表现在肿瘤分期模糊、术后并发症多及碎块化困难等方面[3]。为改变这一难题,经尿道整块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TPNEA术,在手术过程中,电切镜轴体能够与针体呈钝角,不影响视野,更利于术者操作,避免手术误差的发生;同时,电切镜与针体末梢为直角,不同的角度更利于手术中的角度选择,更利于肿瘤的切除;针状电极的选择,减少了手术中与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使手术更为精细化,术中能够进行上挑等精细动作,有效降低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电极的结构为“T”型,更利于剥离平面,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各器械相互配合,通过针状分离平面,T型平面逆推瘤体,末端及时进行回拉上挑,瘤体采用电切镜外鞘托住,更利于肿瘤基底部的显露,提升手术成功率[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该术式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对机体的损伤,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促进术后的快速恢复。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减少术中与膀胱壁的接触面积,平面剥离较为平稳、精细,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减少术中出血量,直视下更为清晰,能够将肿瘤整块切除送检,保证其完整性,更利于对肿瘤进行病检及分期[5]。除此之外,该术式的优点还体现在应用推广,其技术难点较低,如术者有电切术的基础即可快速掌握,术中器械价格较为低廉,基层医院亦可广泛开展,手术过程中通过彻底阻断瘤体血运,深部切除更为彻底,更为符合无瘤原则,角度的可调整性能够对膀胱各部位肿瘤进行切除,应用方位广泛。但是,其亦有不足之处,对于瘤体直径大于2.0 cm者,在行剜除术后,仍需对瘤冠进行分块切除,不利于瘤体的完整取出,为进一步扩展手术的适应症,可考虑应用标本袋,通过负压吸引将肿瘤完整取出。在后续研究中,会进一步纳入病例,延长随访时间,明确手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TPNEA术应用于NMIBT,通过整块切除肿瘤,安全简单,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整块导尿管冲洗
右半结肠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价值和争议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非整块切除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卜算子·我和大树
鼻腔需要冲洗吗?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经尿道钬激光与等离子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不同冲洗剂对桩道玷污层清除能力的体外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