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2018-08-20
(沂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沂南 276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以及工矿事业的快速发展,因为上述伤害所致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率也随之呈攀升态势,临床表现为括约肌损伤、自主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程度不一的感觉、运动损伤,有可能还伴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健康[1]。手术是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有效手段,对相关护理的配合具有较高的要求[2]。对此,本文观察了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60岁,平均(40.4±4.1)岁;20例坠伤,30例车伤。常规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1~59岁,平均(40.1±3.4)岁;19例坠伤,31例车伤。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主要有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积极与患者交流,予以适当心理宽慰。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入院后健康宣教:热情迎接患者入院,主动向患者介绍医疗环境、责任护士、主治医师等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信任。(2)术前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配合医师检查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各项体征后,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掌握其心态变化,予以准确评估,赢得患者好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普及手术治疗效果、治疗作用以及目的,帮助患者建立治愈信念,减轻负性情绪。(3)术后引流管护理:需确保患者术后引流充分,妥善固定引流管之后,持续负压引流,注意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详细记录引流液性状、颜色。如果引流液>100 ml/3h,需警惕出血倾向;如果引流液表现为肉色样或淡血性样,需警惕脑脊液漏,立刻向医师反馈,及时对症处理。(4)术后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摄入绿色果蔬,尽量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为主,遵循少量多餐、易消化、清淡原则,禁止容易腹胀的食物,比如豆类、牛奶等。(5)术后体位干预:患者术后去枕保持6 h平卧,上下保持同一水平,妥善固定患者腰背部,体位变换时需同时翻动髋部、肩部,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反应并做好相应调整。(6)术后健康宣教:引流管撤出后,指导患者训练下肢双侧股四头肌,以患者具体病情,逐步实施全身训练,主要有深呼吸、扩胸运动等,30 min/d。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促使痰液排出,术后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详细告知于患者。(7)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康复训练,均衡日常饮食,一般术后2个月下床锻炼时需佩戴腰围,不宜长时间站立。术后3个月指导患者弯腰前屈。
1.3观察指标 以本院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常规组有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6%。两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33)。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结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比较侧重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3],围绕患者实际病情以及需求开展相关护理工作,逐步转变了既往临床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4]。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下,在手术前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在手术后为患者提供引流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相较于常规化护理而言,系统护理对各环节护理操作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使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配合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系统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常规组,表明系统护理干预优化了各项护理措施,紧密了护患交流,围绕患者具体病情合理调整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进而确保了患者治疗安全、护理安全[6]。
总之,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