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不常用指标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
2018-08-20冯志松
张 艺,冯志松
1.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消化内科,四川 广安 638500; 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根据2012年新亚特兰大修订分类[1]将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分为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中度重症AP(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和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其中10%~20%的AP患者可发展为SAP,病死率高达10%[2]。在选择合适的治疗及预防全身并发症的时候,AP的早期预测非常重要[3]。临床上有多种评估AP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PACHE Ⅱ、BISAP、Ranson评分系统及CT、Balthazar分级等,虽然这些评分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但涉及项目繁多,操作性较差,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临床医师对病情进展作出快速的判断。血清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虽能早期预测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4],但这些指标检测复杂,难以在临床诊疗中广泛使用。寻求简单、快速、实用的预测指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
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是两种重要的炎症标志物。AP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逐渐演变为器官功能障碍,研究[5]发现,NLR可作为一项快速、简便的指标反映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水平,国外已有报道[6],NLR较白细胞总数更能预测AP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天数。AP时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在胰腺局部大量聚集,通过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导致微血管淤滞及血栓形成,加剧胰腺微循环障碍。另外,活化过程中的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是胰腺和周围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并进一步扩大炎症级联反应,导致全身多处器官损伤,甚至诱发MODS,加重AP的严重程度[7],同时因外周血淋巴细胞大量凋亡,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减少的数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8]。因此,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AP发生时期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且均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但两者数值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国外学者[9]逐渐意识到NLR的诊断价值,认为其可能比WBC或单独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更能准确预测疾病的不良结果。故NLR可以更准确地反映AP炎症反应的水平,及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10]。周天昀等[11]通过观察轻、中、重度AP患者血NLR在入院后第1天、第7天及出院时的动态变化,发现在入院后的第1天及第7天,NLR水平SAP组>MSAP组>MAP组,第7天时,MAP组及MSAP组的NLR均有显著性下降,而SAP组下降不明显,且仍保持较高水平,这可能是导致SAP组病情严重程度加重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NLR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国外学者SUPPIAH等[10]用入院第1天的NLR水平预测SAP,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4%、50.0%,说明NLR在早期预测AP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胡秦妮等[12]利用ROC曲线检验NLR预测AP严重程度的价值时,ROC曲线下面积的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86.7%,周天昀等[11]测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79.6%。由于NLR在患者入院查血常规时即可获得,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 红细胞比积(HCT)
SAP早期阶段主要由于活化的胰酶、大量的血管活性因子、SIR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微循环障碍,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对全身器官功能造成严重打击。血液浓缩致HCT明显升高,进一步造成胰腺的灌注减少,加重缺血和坏死,此时若未早期干预可逐渐进展为SAP。HCT是静脉补液指标,SAP患者血液浓缩时死亡率会明显增加,早期快速静脉补液以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足够的有效血容量来降低HCT,可改善AP患者的预后,因此,HCT被认为是预测AP患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13]。但早期快速、大量扩容的直接表现是HCT迅速降低和第三间隙的液体潴留加重[14],故HCT还可为控制性液体复苏提供合理的依据,以合适的液体量即可达到复苏目的,避免了SAP患者早期大量盲目补液带来的一系列缺点,改善SAP患者转归。陈润浩等[15]通过对75例AP患者发病24 h内的HCT水平分析,得出SAP组HCT较MAP组明显升高,ROC曲线预测SAP曲线下面积为0.690,cut-off值为0.430,其诊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57%、80.23%、40.35%和85.26%,表明HCT对评估SAP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国外也有学者报道AP患者血HCT水平可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其中,FERREIRA等[16]通过Meta分析得出,HCT≥0.440可作为预测SAP的重要临床指标。SHAH等[17]研究得出,HCT平均值分别为SAP组(0.459)>MSAP组(0.410)>MAP(0.355),得出HCT≥0.440,24 h后未能下降,与胰腺坏死有关,预示器官功能衰竭。DENG等[18]通过对比研究得出,HCT在入院48 h内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2,入院48 h内HCT平均值分别为SAP组(0.465)>MSAP组(0.440)>MAP组(0.435)。故而可以使用HCT作为有用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无需额外的费用,将AP患者入院后是否伴有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以致器官衰竭区分开来。
3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RDW是反映外周血中未成熟红细胞增多导致的红细胞大小不均一性,及测量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大小的参数,在血液科常用于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近年来,RDW在危重疾病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研究[19-21]显示,RDW不仅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而且高水平RDW与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感染、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及与ICU患者预后不良有独立相关性,可作为危重疾病风险评估和预后的有效、独立预测因子。RDW作为预测AP严重程度的危险因子,极大可能与AP时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首先,AP时炎症反应[22]影响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和释放,从而抑制红细胞成熟,故大量未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其次,氧化应激影响红细胞的半衰期,缩短红细胞存活时间,促进未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液,两者相互协同从而导致RDW增大[23]。汪俏妹等[24]研究结果显示,AP患者的RDW明显高于非AP患者,且RDW的水平SAP组>MSAP组>MAP组,ROC曲线预测SAP曲线下面积为RDW(0.801)>Glu(0.658)>Ca+(0.227),RDW预测SAP的准确度高于临床常用指标血Glu及血Ca+,故RDW可用于预测AP的严重程度。王箴等[25]监测患者第1天RDW值判断患者死亡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cut-off值为14.8%。栾兴伟等[26]研究发现,AP死亡组RDW值为15.7%,高于AP生存组的13.3%,RDW值诊断AP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并以RDW≥14.5%作为预判AP死亡风险指标的cut-off值,其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89.40%。同时,YAO等[27]测出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cut-off值为14.2%,预测死亡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89.8%,并总结出RDW值越高的AP患者,其入住重症监护室率及死亡率越高。但是,HU等[28]通过对纳入的162例AP患者研究发现,在医院死亡的17例AP患者中,RDW值明显较高,以15.1%为临界值,但RDW的AUC预测医院死亡为0.66,测出值相对较低。KILIÇ等[29]的研究结果也表明,MAP和SAP患者入院时RDW值有显著差异,RDW>14.8%,与患者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预测SAP的AUC为0.648。虽然不同学者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总的趋势是RDW值越大,预示AP越严重。UÇAR KARABULUT等[30]进一步研究表明,当AP患者的病情好转,炎症状态减轻后,RDW值也随之明显下降。综上,RDW不但可作为评价AP严重程度的有效临床检验指标,且检测简便、高效、低成本、技术成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MPV是全血细胞计数的一个参数,无需额外的费用即可评估,临床上往往会被医师忽略。它不仅反映血小板大小,而且也是血小板功能及活力的指标,研究[31]证实,MPV被认为是在炎症性疾病和血栓形成中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AP是由氧化应激、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组织损伤的炎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身炎性反应使血小板活化,导致MPV增加,病情严重时血小板消耗增加,骨髓释放大量未成熟血小板导致MPV进一步升高,大体积的血小板激活后可释放更多的活性物质,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恶化。AKBAL等[32]研究表明,AP患者入院时MPV(8.6±1.4)fL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张梦然等[33]研究发现,SAP组(12.5±0.4)fL入院时MPV较MAP组(10.9±0.5)fL明显升高,SAP组中,MPV在入院后第3天较入院时进一步升高,至入院第5天、第7天逐渐下降,MPV在病程中各时间点与MAP组比较均显著升高,从而得出MPV升高可作为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临床疗效判断的又一重要参考依据。然而,最新研究[34]得出相反结果,入院后第1天,MPV以6.65 fL作为最佳临界值,MPV水平SAP组明显低于非SAP组,其ROC曲线预测SAP曲线下面积为0.716,总体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47.4%,优于传统标记WBC(AUC=0.700)和LDH(AUC=0.697)的灵敏度。此外,MPV水平SAP低于MAP且在治疗后反而更高,这与OKUTURLAR等[35]和ERBIS等[36]描述的结果一致。然而,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相反结果的具体原因不明,AP患者入院时MPV是否升高及SAP患者是否明显高于MAP者,还需大量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AP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强,但对严重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可用于AP的早期诊断,并预测AP的严重程度。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分析认为,血常规作为入院时必查项目,临床医师往往关注的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结果,往往忽略了其不常用指标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发现,NLR、HCT、RDW、MPV等不常用指标对于早期预测AP患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医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