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抓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2018-08-18刘金明
刘金明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 感恩教育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及时的入学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对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感恩教育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且感恩教育入情、入理、入心,可以为入学教育乃至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和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分高校入学教育仍在围绕校史校情介绍、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安全纪律教育等方面开展。不可否认相关方面的入学教育,对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认知,对新环境的适应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群体已产生显著的变化,而目前的高校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尚不能适应教育对象变化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仍以说教内容为主,侧重在学校的校规校纪等相关规章制度的灌输上,内容单一,方法简单,涉及面有限,过于关注教育的过程而忽视教育的效果。其次,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缺乏系统性。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更是一项系统而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全面参与,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全面地规划,合理地安排,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好这项工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项工作在有些高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入学教育被认为仅仅是学生工作的内容之一,由辅导员主导,学生片面接受,教育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次,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鲜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而新生入学教育中对教育对象的特点认识不足,针对性不强,入学教育没有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跟进。最后,入学教育中缺乏以感恩教育为主的情感教育,使得入学教育流于形式,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十分薄弱。其一,一些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而且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其二,由于一些学校及家长只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成绩成了他们的唯一追求,育人变得不太重要,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考入大学后,家长关心最多的是就业、考研问题,教育的功利性凸显,而忽视教育的育人作用。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首先,感恩教育富有渗透力,易于被理解和接受。通过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感恩教育活动可以使道德教育不再抽象、枯燥。其次,感恩教育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再次,感恩教育容易拉近人与人、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为其他方面的入学教育奠定情感基础。
三、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抓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
万事开头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常规的新生入学教育看似简单但又不简单。简单的是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一套常规的教育方法,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不简单的是新生教育具有系统性,忽略常规外的一些因素,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好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次见面会。
大学新生入学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着憧憬,对方方面面都充满着好奇,尤其对入学教育中与老师和同学的第一次见面充满着期待。针对新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次见面会需要精心的组织、巧妙的设计,真正抓住他们的心理活动,引起他们的共鸣,拉近师生的距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为随后的教育活动开展做好铺垫。笔者曾尝试在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次见面会中以文艺表演的方式开场,由学生班主任为全体新生带来歌曲《母亲》、《懂你》拉开见面会的帷幕,使他们从一开始的欢呼雀跃到鸦雀无声,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接下来的沉思,有的学生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以这样的开场方式不仅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恩教育,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引起大家的共鸣,拉近距离,奠定进一步沟通的情感基础。在随后的学生发言环节,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将自己对父母、亲人的感谢表达出来,他们因此而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第一次见面会的作业就是给家长写一封信,并将学院致新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一并寄给学生家长。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得新生易于接受,同时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随后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铺垫。
2.大一学年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巧妙激发学生感恩情感。
人作为社会活動的主体,不仅有理性,而且有着各种情感。情感是主体活动的心理动力,没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认可,就不可能产生一定的需要、愿望和动机,也就不可能从事一定的活动。感恩教育应当注重挖掘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信、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这一代大学生从父母、老师和社会那里得到太多的关爱,但是有些大学生却不满足,不如意,似乎认为父母、老师和他人的关心、爱护是应该的。因此,在新生大一学年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时应从感恩父母开始,懂得感恩父母才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的感恩情怀,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融入感恩教育,以感恩教育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充分运用校园广播、橱窗、现代传播手段宣传知恩报恩的典型事例,举办感恩题材的演讲比赛、开展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感恩热情,努力营造人人感恩的校园氛围,使感恩教育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
3.大一学年开好一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为了加强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笔者在新生的大一学年第二学期和各班班干部一起精心组织了“爱感恩思考”的主题班会,班会前通过搜集各种感恩的短片、制作父母、同学的录音视频短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没有过多的说教,没有过多的话语,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精心准备的材料自己体会爱,学会感恩,进而更多地引发思考,思考如何回报别人给予的爱,思考如何感恩父母、他人和社会,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班会的召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他们受到了教育,而且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为随后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将感恩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的点拨和引导,需要人本身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感悟,最终成为系统的情感体验和自觉意识。当大学生们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感恩行动,自觉地实践于生活。因此,高校的感恩教育,应贴近生活,遵循教育规律,从大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大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通过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进行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感恩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从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發他们的感恩情感的“识恩、知恩”教育开始,逐步到高年级的“报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大学新生大一学年,着重加强感恩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且可以为以后大学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6(7).
[2]邓永超.高校感恩教育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6(3).
[3]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
[4]周元明.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J].江苏高教,2007(1).
[5]谢宝耿.中国孝道精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