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与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8-08-18龚雄辉伍一鸣高美娟刘丽红郭立新王闻博
龚雄辉 伍一鸣 高美娟 刘丽红 郭立新 王闻博
痛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的发生和机体尿酸排泄异常以及嘌呤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 在这种情况下, 患者机体内血尿酸含量上升, 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以及血尿酸水平上升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上述病理因素的影响下, 患者发生肾尿酸结石以及慢性肾炎的概率明显上升[1]。对于高尿酸血症, 临床通常使用别嘌呤醇以及苯溴马隆开展相关治疗。为了分析上述两种药物在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选择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科收治的12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别嘌醇与苯溴马隆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科收治的12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临床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 符合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自愿接受相关检查, 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64例。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48.52~76.52岁, 平均年龄(61.25±5.51)岁;合并症情况:糖尿病24例, 高血压30 例, 肾病 33例。观察组男36例, 女28例;年龄 50.25~78.59岁, 平均年龄(62.36±5.58)岁;合并症情况:糖尿病28例, 高血压31例, 肾病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主要包含避免过度疲劳、适当休息、禁止饮酒、进食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物[2]。依照低糖、低脂以及低盐原则饮食, 增加饮水量, 保证饮水1500~2000 ml/L。
对照组使用别嘌醇缓释胶囊(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338)治疗, 剂量为100 mg, 1次/d,上午空腹服用, 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使用苯溴马隆(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335)治疗, 剂量为50 mg, 1次/d, 上午空腹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尿酸以及肌酐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治疗后血尿酸降低率判断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 患者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 或者降低>30.00%。有效:治疗后, 患者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但和原来相比降低15.00%~30.00%。无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 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尿酸以及肌酐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尿酸、谷丙转氨酶、肌酐以及血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尿酸、谷丙转氨酶、肌酐以及血白细胞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尿酸以及肌酐的变化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尿酸以及肌酐的变化情况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谷丙转氨酶(U/L) 血白细胞(×109/L) 肌酐(μmol/L) 尿酸(μmol/L)观察组 64 治疗前 48.8±6.2 7.4±1.2 106.3±13.2 523.3±29.3治疗后 37.5±9.2ab 5.7±0.8ab 86.3±14.2ab 315.2±20.3ab对照组 64 治疗前 48.3±7.5 7.3±1.2 111.4±15.2 531.2±25.3治疗后 44.2±7.2a 6.2±1.8a 96.3±13.6a 344.2±25.3a
3 讨论
尿酸主要经过黄嘌呤氧化酶或者黄嘌呤脱氢酶降解生成, 大约有60.00%的尿酸经肾脏排泄, 其余由消化道排出[3]。血尿酸情况受到血管壁内皮细胞生成以及排除量多少的影响, 儿茶酚胺神经递质、交感神经兴奋、病理生理因素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 均会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相关因素会对尿酸水平造成影响[4-6]。
最近几年, 对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尿血酸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成为了新的热点。诸多研究支持, 高尿酸血症为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尿酸升高和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
当前临床还没有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特效方案, 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于纠正高尿血酸值, 避免尿酸盐在肾脏中大量沉积, 保护肾脏功能, 减少高尿血酸血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类疾病[7,8]。苯溴马隆作用在肾近曲小管, 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血清内尿酸的含量, 减少二次吸收, 进而全面纠正高血尿酸者肾脏尿酸排泄量下降。值得说明的是, 在持续稳定的保持机体尿酸排泄量在正常范围内, 不良反应少, 临床效果好。别嘌醇为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其以及代谢产物氧嘌呤醇能对黄嘌呤氧化酶加以抑制, 进而降低尿酸形成, 令血液以及尿液内的尿酸水平降到最低 , 避免尿酸沉结晶沉积到其它相关组织中[9,10]。另外, 别嘌醇也能利用对于次黄嘌呤-鸟嘌呤核酸转变为镁作用, 抑制机体内嘌呤合成量。
本实验结果证实:治疗后, 两组患者尿酸、谷丙转氨酶、肌酐以及血白细胞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 使用苯溴马隆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 安全性强,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