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员育人新模式, 开创学校德育大格局
2018-08-16邱建建
邱建建
摘 要: 通过大力探索全员育人新模式,不断创新德育机制,逐步完善德育课程建设,在具有育才特色的“三全、四化、三过程”的全员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搭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协作的新平台,构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开创学校德育大格局。
关键词: 全员育人 贯彻德育 育人内涵
育人之道,首重育德。近年来,滕州育才中学高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大旗,不断创新德育机制,以“中国梦、民族魂、世界观”为育人之本,以“诚信教育、感动教育、公德教育、法制教育”为框架,广泛开展能在学生身上留下终身受益的美德并将内化为学生追求卓越、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品质的“三观一德”教育活动,逐步完善德育课程建设,在具有育才特色的“三全、四化、三过程”的全员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构建“三全”体系,保障全员育人实效
“三全”,即强化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意识,力促德育教育无死角。
1.健全全员育人管理网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全体行政干部和年级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导师队伍由行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组成,其中行政领导分到各年级与级部干部结成分管小组。通过推行“四进”“五导”“六关注”工作机制(“四进”:导师走进班级、走进宿舍、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五导”: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六关注”:关注细节、关注身心、关注变化、关注交友、关注能力、关注全面),实现对教育过程的有效调控。通过“一月一事”(“感恩活动月”、“师德建设月”、“艺术活动月”、“安全教育月”、“习惯养成月”、“科技活动月”、“体育活动月”、“劳动教育月”、“公民道德宣传月”)保证育人模式的顺利推行。
2.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调控机制。根据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学校围绕“养成(习惯)教育”、“品性教育”、“道德教育”三条主线,在七年级侧重传统美德教育,八年级侧重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九年级侧重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年一课题,一月一主题,一周一话题的“三个一”德育课程。同时,我们对三个年级分别制定了一至三年的“育人导师”规划,有具体的“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各班班主任负责调查整理学生基本情况,确立受导关系。学校公布选配的导师名单、简介和指导特长,同时给导师提供相关学生的资料,供师生双向选择。导师关系确定后,导师对受导生进行定期帮扶、全程跟踪。导师工作开展情况,由学校统一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3.践行全员育人全方位理念。“闲暇日社团”的开设,是我校全方位育人又一新实践,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安排闲暇时光,提高对闲暇生活的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評价能力,让学生在闲暇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学校构建了“闲暇与阅读”、“闲暇与体育”、“闲暇与游戏”、“闲暇与艺术”、“闲暇与手工”、“闲暇与影视”、“闲暇与厨艺”、“闲暇与科技”等八大类“闲暇日社团”。通过关注学生的闲暇生活,强化学生的闲暇教育,构建学校“闲暇日社团”活动课程,指导学生过上健康、有益、充实、愉快的闲暇生活。闲暇日社团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成功地实现从教师的说教式转变为学生的人生体验和刻骨铭心的心灵记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二、贯彻德育“四化”,拓宽全员育人维度
“四化”即德育工作整体化、德育工作个性化、校园生活教育化、课堂教育主导化。
1.德育工作整体化,即加强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构建了“沟通型”、“亲子型”、“志工型”、“专家型”、“学习型”、“监管型”的“家校同步教育”家委会团队。家委会通过以下途径全面参与学校事务:(1)健全组织,完善家委会组织建设并制定例会制度;(2)搭建通讯平台,固定热线电话,保证家委会成员、老师和领导通信畅通;(3)开展家校“学情月联系卡”活动;(4)开展“家长进课堂主题班会”和每学期教师邀请家长听一节课,同家长座谈一次的助学活动;(5)开展班级家长进校园、进科室、进班级“值班、督察”助教活动;(6)开展“班级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同时,学校家委会通过邀请亲子教育专家来校面对面培训家长及班级家长会上家庭教育案例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学情月联系卡、定期家访、家长学校定期开课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成为我校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成为家校合作的最直接“利益相关方”和“学校同盟军”,不再是学校教育的“看客”。
2.德育工作的个性化,即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在我的课堂上,德育在我的岗位上,德育在我的言行中”。学校根据“三观一德”组织班主任编写了《七年级主题班会课程》、《八年级主题班会课程》、《九年级主题班会课程》、《新生入学课程》、《养心类课程》、《润德类课程》、《庆典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博智类课程》、《远足类课程》和《班主任工作手册》,出版了《人文教育读本》、《育才中学师德教育读本》,通过学习研发,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高了师德水平和导师工作能力。
3.校园生活教育化。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是人,学校文化的根本是发展人、提升人。即通过管理、服务、活动等,发挥其显性与隐性、直接与间接、静态与动态的多维育人功能。由学生自主创意、自行布置教室文化、宿舍文化,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情操;通过班级推荐、级部遴选,全校巡回演讲和展示才艺的方式选拔学生会成员的做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每年一度的《校园之声》主持人选拔大赛,同样采取逐级竞赛方式,选出形象、能力俱佳的新一届主持人;歌咏比赛和会操比赛均由学生主持、担任评委;每周升旗仪式均由学生筹划、组织;校园广播站让学生全权运作。学生自主创意学校运动会,从筹备到举行全程由学生负责,班级竞标承办,大会主席团、运动员、裁判员和裁判长等全部由学生担任,老师退居幕后做服务、当顾问和观众,让运动会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展示特长、提升素质的舞台,充分体现了学校将开展体育运动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思想,得到了观摩人士的一致赞赏。
4.课堂教育主导化,即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树“三观”、立“一德”教育活动。注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科学性,要求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适时融入音乐、书法、绘画等元素,拓展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堂。学校开设了“明理知情课”、“践行评价课”、“主题活动课”;对学生构建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学习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美”、“审美与表现”五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我们对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是:最差的老师是叙事、一般的老师是灌输、良好的老师是提议、优秀的老师是启发、伟大的老师是开发。同时学校还提出通过“课题与班主任论坛相结合”、“主题与各项活动相结合”、“话题与班团会相结合”的“三结合”全员育人模式予以实施。
三、注重“三过程”精细度,丰富全员育人内涵
“三过程”即教师育人的教育过程、教师人格的感化过程和校园文化的陶冶过程。
1.教師育人的教育过程。“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以生为本、因人而异、尊重个性、面向全体。我校通过《我们一起健康成长》手册搭建师生心灵与心灵、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桥梁;通过《闪光的足迹》手册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力,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2.教师人格的感化过程。学校明确提出:作为教师,“前沿的理念是灵魂、渊博的学识是前提、高尚的人格是根基、过硬的能力是支撑、个性的魅力是不可替代”;在教师中倡导:“人不能施之我施之——是坚持,人不可为之我为之—是信念,人不敢为之我为之—是魄力,人不能忍之我忍之——是气魄,人不能做之我做之—是能力”;全力推行“七个一”的民主教育工程:“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常年开展“心中无差生”和“无批评日”活动。在育才,没有对学生简单武断的否定,有的是殷切关怀、赏识激励;没有学生对老师的敬而远之,有的是朋友式的倾心交流;没有对学生优劣高低的区分,有的是对每个不同心灵的尊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切都是自然无形、润物无声的。
3.校园文化的陶冶过程。我们不断致力于建设积极向上、民主和谐、奋斗成功的学校自觉文化,用文化发展人、成就人、幸福人,用文化营造诗意校园,努力创造“一草一木能说话,一枝一叶总关情,寸草寸心都是爱,一砖一瓦皆育人”的校园环境。校园的每一株树木都编了“户口”,不仅介绍植物的科目、属性,而且赋予其独特的教育内涵。“哺育园”、“腾飞园”、“行知园”、“五育亭”、“文化墙”、“书廊”等校园景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主题鲜明,其深刻道德内涵默默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教室、走廊墙壁上的学生自制名言牌、各类警示标志,用无声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班标(班徽)、班风、班训,彰显了班级个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各具特色、张扬个性的书香型、艺术型、生态型、运动型、历史型、科技型、环保型、娱乐型、休闲型等“文化教室”和“文化宿舍”,真正成了学生情感交流、友谊互助、文明温馨的家园。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育才中学通过成功构建了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搭建起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协作的新平台,构建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为开辟德育教育新天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