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

2018-08-16黄蕾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国际化

黄蕾

摘 要: 本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现状和措施方面探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总结出要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好地服务我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必须从完善政策规划,促进办学细则落实,培养熟悉国际教育规则的专门人才,形成优秀高职教育品牌。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等职业院校 国际化 教育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精神[1],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成为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

1.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大意义

1.1符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相继印发,倡议与沿线各国共同行动,实现合作共赢。

1.2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在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精神,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成为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建设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优质职业教育院校建立合作。《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资源,更好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为本土经济服务。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都把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与建立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1.3符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国际化是整个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是必然结果。教师的国际化不仅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观念,还要有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个培养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需要教師自身、学校和国家共同完成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化要求让本国教师“走出去”,接触并吸收国外的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还应该“引进来”,引进国家迫切需要的优秀职业技能培养教师。

2.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2.1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不完善。

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指出瑶加强高校对外交流和合作的功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是成为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重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统筹部署了教育的国际化规范和要求,但这些政策都是宏观性的。

就地方而言,缺乏执行的具体政策和要求,只是照搬中央政策,在文件中只有很少的段落有国际化办学的具体描述,更不要说出台配套服务和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具体措施,比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就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仅仅笼统提到“拓宽国际化办学模式”[2],没有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让高职院校不重视国家化发展或者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境艰难。

2.2高等职业国际化办学处境尴尬。

目前一些高职学校都积极开展了国际合作的项目,但办学之路并不顺利。一些国际合作的办学项目处境尴尬。一方面,一些项目根本没有生源或者招生数量并没有达到预定要求,这些项目仅仅作为国内学生后补选择,在不能考上国内较好大学的情况下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让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国内学习,通常也需要学校补钱[3],这样造成学校的负担过重,导致学校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派教师到沿线国家学习指导的审批程序相当复杂,花费的时间较长,缺乏相配套的鼓励措施,导致一些项目缺乏延续性。

2.3可供“走出去”的教育资源没有形成品牌效力。

要增强对沿线国家的教育影响力,就要有优秀的教育资源。但我国的高职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处于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国内职业教育资源相融合阶段,本身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资源、管理资源和资金资源不足[3]。

优秀教学资源不足,在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没有形成独立的优秀资源库,很多方面都是在模仿。在教师方面,熟悉国际教育理念、国际教育规则、国际教育视野的教师较少。要培养这方面的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周期较长,成本较大,因此各高职院校也是小规模培养。在管理资源方面,熟悉国际教育管理制度法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员较少。在引进国外优秀职业教育教师方面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给对方的待遇和国内的政策限制。在资金方面,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投入政策不完善,投入资金不足,高职国际办学的成本较高,目前很多是贴钱的项目,本身创收的功能欠缺。

3.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举措

3.1完善政策规划,促进办学细则落实。

从国家层面,应该从宏观上搭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平台,这个平台要“承前”—承接国家教育政策,为高职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大环境,比如制定出国际化的大体方针、招生涉及领域等;“启后”—利于地方出台实施细则,促进地方把政策落到实处,比如针对本省市的经济发展侧重点,出台本省市所辖高职院校国际化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方向等,“大而全”的发展在目前资金、技术、人力等有限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同时地方能充分结合国家宏观的方针政策,联系本地区地理、经济条件、经济发展侧重点等实际积极出台相配套的鼓励和服务本地区所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并促进学院积极发展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3.2熟悉国际教育规则,激发国际化办学活力。

中国高职教育要登上国际职业教育舞台,必须要求各个领域按照国际准则办事,不要用国内学校的官僚作风办国际化的教育。同时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差异性较大,法律、风土人情各有特色,需要的人才不尽相同,比如针对伊斯兰国家需要的劳动力和针对信仰佛教国家需要的劳动力完全就不同。沿线很多伊斯兰国家处于战乱或重建状态,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非常缺乏,因此中国国内的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多培养优秀的基建人才。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有针对性地培养[2],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要按照国际通用准则有针对性地引进优秀的职业教育者。这样有利于我们从国际优秀教育工作者身上学到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为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提高影响力,也能提升国内职业教育水平。

3.3增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吸引力,形成优秀高职教育品牌。

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还没形成,办学渠道还没理清,教育資源大而分散,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力和影响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有一席之地,同时又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就要加强师资管理,促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教育、沿线国家语言、风俗的教师队伍发展。在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了更好地服务沿线国家,应加快发展高职院校的多语种教学,特别是小语种教学。无论是师资培养还是学生培养,都可以考虑与有特色的优质企业合作,特别是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的企业合作,这样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又可以让自己有用武之地。

因此,高职院校要形成优秀教育品牌,就应该紧紧围绕国家全方位发展,服务国家的经济、外交等领域,本国培养和出国培养相结合,引进和培养相促进,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相辅相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人才储备[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EB/OLl,2010-07-29.

[2]张茜.“很活跃”但“不成气候”高职国际化办学之惑[N].中国青年报,2017-12-18(10).

[3]刘任熊,薛茂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样态与现实反思——基于2016年32省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

本文系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科研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QY2017ZGZ01)。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