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8-08-16倪晓霜郭林涵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患眼硅油玻璃体

倪晓霜,郭林涵,刘 晖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眼底有出血斑点、微动脉瘤、黄白色硬性渗出、视网膜的微血管出现异常改变等[1]。近年来,有研究人员使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对DR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本文以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共86眼)DR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该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共86眼)DR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获得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65例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65例患者中,有男33例(共50眼)、女32例(共36眼);其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48.00±3.64)岁;其糖尿病病程为1~25年,平均病程为(13.00±1.32)年;其中,有5例(共9眼)Ⅰ型糖尿病患者,有60例(共77眼)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他们中,有12例合并有视网膜裂孔的患者,有15例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有11例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有13例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14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

1.2 方法

在这65例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对其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1)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压、光定位、间接眼底镜、眼球彩超、血糖及尿糖等的检查。2)对患者的患眼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睫状体的平坦部位进行标准的巩膜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尽可能将增殖的纤维血管膜和混浊积血的玻璃体切除干净。患者若存在新生的血管膜,或其纤维增殖条索与其视网膜粘连的较为紧密,则采用剥、剪、钩、切的方式尽量切断其增殖膜,并将其增殖膜分割成岛状,以解除其增殖膜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3)对患者进行巩膜环扎术,向其患眼内注入4~10 ml的硅油,然后根据其具体病情对其进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视网膜切开松解术等。4)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均对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将激光的能量设置为120~150 mW,将进行光凝治疗的时间控制在0.2 s,将治疗的间隔设置为1个激光斑,将激光的点数设置为721~1196点,平均点数为(943±65.81)点。5)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对于仍存在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区的患者,对其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在其上述的区域补打激光。6)术后让患者以俯卧位休养1周,让其口服米格列奈(10 mg/次,3次/d),并为其连续使用1周的抗生素滴眼液。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观察这65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这65例患者均进行为期3~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视力的恢复情况。在进行最后1次随访时,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这65例患者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然后将检测的结果与术前对其进行视力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将患者的视力从低到高分为光感(即有光感)、手动(即可感知手动)、指数(即可辨认手指的数目)、0.01~0.02、0.03~0.09、0.1~0.2及≥0.3七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手术前后这65例患者患眼视力的对比

接受手术后,这65例患者的患眼中,视力为光感、手动及指数的患眼所占的比例均低于接受手术前,视力为0.01~0.02、0.03~0.09、0.1~0.2及≥0.3的患眼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接受手术前,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手术前后这65例患者患眼视力的对比 [眼(%)]

2.2 这65例患者的86眼患眼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在这65例患者的患眼中,有3眼(占3.49%)在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有13眼(占15.12%)在术后发生眼内出血,有1眼(占1.16%)在术后发生白内障,有7眼(占8.14%)在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有4眼(占4.65%)在术后发生高眼压。这65例患者的患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56%(28/86)

3 讨论

DR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包括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周细胞选择性丢失、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3]。该病患者的患眼中出现新生血管是确诊其患有DR的主要标志。该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出现视力受损的现象,甚至失明。

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DR较为有效的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无法完全消除其病因,但有利于控制其病情,稳定并提高其视力。在此基础上用硅油填充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视觉的功能。这是因为:1)硅油的屈光指数与玻璃体十分接近。用硅油填充玻璃体腔后,患者眼底的细节清晰可见,可提高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2)将硅油注入玻璃体腔后,硅油难以被患眼所吸收,且能长时间地存在于患眼中,为裂孔的愈合提供充足的时间,并可维持、固定玻璃体腔的容积,保持眼球的外形。3)注入硅油可有效地抑制视网膜增殖前膜及眼内增殖性细胞的扩散,阻碍纤维膜的生长与收缩,改变牵引膜的方向,从而恢复黄斑的功能[4]。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手术后,这65例患者的患眼中,视力为光感、手动及指数的患眼所占的比例均低于接受手术前,视力为0.01~0.02、0.03~0.09、0.1~0.2及≥0.3的患眼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接受手术前,P<0.05。这说明,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DR可促进患者患眼视力的恢复。这一研究结果与于茜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这65例患者的患眼中,共有28眼在术中及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占患眼总数的32.56%。笔者分析,这可能与手术伤及患者眼底血管的腔口、其裂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硅油填充的时间过长、影响到其眼内的新陈代谢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对DR患者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其视力,改善其视功能。不过,患者在接受该手术的过程中及术后可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影响其手术的效果。

猜你喜欢

患眼硅油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用基于络病理论的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观察
房角分离术在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运用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角膜球差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影响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硅油及钛白粉在聚丙烯膨胀阻燃中的应用研究
CAE技术在硅油风扇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