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针刺法联合养血平肝方治疗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的效果探究

2018-08-1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平肝阳上亢证型

李 栋

(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医务科,山东 东平 271500)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偏头痛患者多为女性。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头部不适、惧光惧声、一侧或双侧头痛等,且其病情易反复发作。偏头疼患者易并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其他精神类疾病[1]。目前,偏头疼的病因仍不明确。临床上主要使用曲坦类药物或者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偏头痛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对偏头痛预防期患者则多选用镇痛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进行治疗。但患者长时间服用这些西药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2]。中医认为头痛与肝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肝气不畅,阳气偏亢为该病的主要诱因。有学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用针刺法联合养血平肝方治疗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医务科收治的86例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符合国际头痛协会规定的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并且被确诊。2)患者的病情在接受治疗前连续发作2个月以上,且每月发作的次数不少于2次。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脏器病变的患者。2)存在精神类疾病的患者。3)合并有其他类型偏头痛的患者。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27例;其年龄为20~51岁;其病程为2~20年;其中病情为典型偏头痛的患者有15例,为普通型偏头痛的患者有28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28 例;其年龄为19~52岁;其病程为1~19年;其中病情为典型偏头痛的患者有14例,为普通型偏头痛的患者有2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生产企业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60211)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口服,5 mg/次,2次/d。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养血平肝方联合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为患者服用养血平肝汤。养血平肝汤的处方为:生地15 g、合欢花15 g、徐长卿15 g、蔓荆子10 g、川芎10 g、川牛膝10 g、胆南星5 g、钩藤5 g、龙胆草3 g、珍珠母30 g。将上述药物加清水500煎煮到250 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联用针刺法对该组患者进行治疗。根据《针灸学》中的取穴法,选取患者的风池穴、百合穴、阿是穴、率谷穴、行间穴、三阴交穴,后对患者各穴位上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选用0.38 mm ×40 mm 的毫针,经常规消毒后,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次/d。每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的间隔为3~5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头痛发作的次数、疼痛的程度、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及其治疗的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根据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痊愈: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减少≥95%。显效: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的评分减少≥70%且<95%。有效: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减少≥30%且<70%。无效: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其病情甚至在加重,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减少<30%。2)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头痛的疼痛强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疼痛的强度就越大。3)记录每次头痛发作至停止的时间,如果患者疼痛时入睡, 醒来时头痛症状已消失,则以醒来的时间为头痛停止的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疼痛强度和每次头痛持续时间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的平均次数、疼痛的平均强度和每次头痛持续的平均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的平均次数更少,疼痛的平均强度更低、每次头痛持续的平均时间更短(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疼痛强度和每次头痛持续时间的对比()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疼痛强度和每次头痛持续时间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时间 头痛发作次数(次/月)疼痛程度(分)每次头痛持续时间(h/次)对照组 43 治疗前 4.12±1.244.65±1.433.68±0.86治疗后 2.89±1.042.76±1.022.46±0.75观察组 43 治疗前 4.37±1.634.74±1.253.79±0.84治疗后 1.25±0.651.03±0.651.31±0.54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甚至环境因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水不含木、阳亢风动所表现出来的上实下虚的证候。在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将偏头痛分为五类,其中便有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疼。养血平肝汤能改善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患者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达到疏肝解郁的效果[3]。针刺能有效调节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患者的血流量,改善其体内的微循环,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到良性的调节作用[4-5]。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疼痛的强度和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更少,疼痛的强度更低、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更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用针刺法联合养血平肝方治疗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降低疼痛的强度、缩短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

猜你喜欢

平肝阳上亢证型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何华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浅析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
滋阴平肝法对子痫前期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