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促进和帮助民族地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2018-08-15余凤才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卫生习惯民族地区

余凤才

[摘 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体现着他们的素质和修养,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民族地区因为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从小没有卫生观念,不懂得基本的卫生常识,在卫生习惯方面意识淡薄,生活起居随意懒散,顺手乱丢垃圾、杂物等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本文研究了如何在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同时,有效促进和帮助他们卫生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民族地区;卫生习惯 ;养成策略

一、在活动中树立意识

知方能行,知是行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普及卫生常识,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之基础。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卫生知识节目,如爱牙、护牙专题片,用眼卫生专题片,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等普及卫生常识,让他们明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创绿色学校、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做"好孩子"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开展讲卫生小故事比赛,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值日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卫生习惯。

二、在过程中加以培养

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一、二年级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三四年级进行集体行为习惯的培养,五六年级进行在集体、家庭、社会中的习惯的培养。整个行为指标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分布的。比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就这样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以培养。

三、在制度中加以约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学校要求各班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如开学第一周,就制定了《班级卫生公约》,让公约成为班级同学共同努力的方向;《值日班长工作职责》、《教室卫生工作》等条例,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了合理分工,如教室里的讲台、书柜、桌椅的摆放、电器等都分配到个人,细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這样人员到位、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人一岗"、"争当值日班长"等活动。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 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好样子。”孔子也曾教导自己的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学习的典范,对孩子有说服力、感染力。因此,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

1.教师身先士卒。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要利用教师自身的素养、人格潜移默化,去慢慢熏陶、感化他们。所以,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天清早必须把办公室清扫干净;进教室上课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教室有无垃圾,如有要主动捡起来;下课后要把讲台整理干净整齐;平时在操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看到果皮纸屑要弯弯腰。本来,小学生的崇师心理就很强,看到老师都在地上捡纸屑,每次上课前就都会不由自主地朝地面看一眼,许多同学还都准备了废塑料袋处理自己身边的垃圾。每个教室几乎看不到果皮纸屑了。

2.以学生典型为榜样。当然,教师是学生最喜欢仿效的典范,但是,学生身边好的典型,对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估量的。小孩子不仅崇师,还会把自己身边经常被老师表扬的,各方面最出色的伙伴作为偶像崇拜着。所以,班主任可以在每天卫生小结时,评选出班上的“今日卫生之星”,大力宣扬他们的事迹,让其他孩子有样可学。学校每个月都会评选出一批“卫生明星”“卫生标兵”等,把他们的照片和优秀事迹利用板报公布,并大力表彰。这样,学生们讲卫生的意识和习惯更积极、更主动了。

五、家校配合,协调一致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習惯的熏陶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所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

六、卫生习惯养成的其他原则

1.坚持性原则

纠正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学生卫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具有“反复”的特点,让学生改变已巩固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常常需要我们花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要持之以恒,反复坚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激励性评价原则

我们要细致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一些卫生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要与这些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发现学生在日常卫生行为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这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同时发挥卫生习惯好的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和带动卫生习惯差的学生,共同进步。

3.循序渐进原则

力戒简单化的做法,克服急躁的心理,要严格按照过程模式的不同阶段进行操作、训练。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恰当处理好轻重缓急,使学生的每一种行为经过训练成为经常化、自动化的习惯,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从而有效避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情况。

4.自律和他律的原则

自律是指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依靠理性、信念和道德良好心及内心的自觉,而不是靠外力的强制。他律是指靠外部力量使人接受一定道德观念和履行一定道德规律,使人循规蹈矩。学生习惯形成必须经历由外在控制过程转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过程。杜威说过:教育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但是他律是自律的准备和转化的必经阶段,两者既是不同质的阶段但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易行难,改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卫生习惯总体现状仍比较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发挥学校和教师教育功能的主导作用,同时寻求家庭的配合,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会形成。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卫生习惯民族地区
多元视角下的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析
向自己道歉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