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2018-08-15江藜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设计

江藜

[摘 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所以,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想利用一堂课囊括诸多内容,则难免会提出一些琐碎的问题,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短暂,也容易逐渐失去深入解读的兴趣.对于稍显粗糙的问题,学生的应答肤浅、简短,答完之后思维也似乎就此中断,至于后续探究当然更是无从谈起.对于零碎的问题,学生也不容易把握文章要旨,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种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只是一味地在被动作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抑制,最终还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无效的问题设计

1.提问“面面俱到”。老师在课上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琐碎。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导致“碎问碎答”。这样一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心,学生盲目地被牵着鼻子走,在云里雾里中疲惫不堪,不仅思维受到压抑,而且收获甚少,仅走过场而已。

2.提问“泛泛而谈”。 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仅以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形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或是以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的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问学生,这种做法只图课堂表面热闹,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要么问题过难,对学生只启不发。

3.提问“步步为营”。 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案”设计靠近的阶梯,“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丝毫的美感和激发力,使之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网络。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此止步与抹杀,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二、对主问题的认识

繁杂琐碎的提问往往是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为频繁提问会打断课堂连续性,打乱学生的思维,并且满堂的问答式教学让学生完全失去了自我,思想完全由教师操控,失去了对教学内容个性化的分析、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简练、有牵引力、有说服力,具有一问抵多问的效果。运用“主问题”代替“琐碎问题”既节约了无谓提问、答问所花费的时间,也将课堂的主体交付于学生,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拥有自己的品读理解,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主问题”代替“琐碎问题”节约出大量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仔细对文章进行细读、准读、精读,从而达到读懂作者的心声,将文章的内涵读出来、析出来、品出来的效果。并且主问题是经过教师精心概括而出的,既可以避免零碎问题打断教学的弊端,也可以防止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点拨下对教学内容的盲目性。主问题的设计对文章起到“一线串珠”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遏制教师习惯性过多讲解的行为,有利于形成“提问、阅读、思考、讨论、评析”等立体交流课堂结构的形成。

三、如何合理地设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

“主问题”的设计也是颇有技巧的,只有设计得好的“主问题”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如何设计一个真正的完美“主问题”呢?

(一)找对文章的角度

只有积极地从文章的标题、文眼、文本线索、结尾和文章的精彩处入手,才能真正地找对应该设计的“主问题”的角度。如果从文章标题入手,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一看文章标题我们可以找到的“主问题”角度就是:“我”和“地坛”有什么关系呢?由此就可以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地设计“主问题”。如:“我”是什么样的?“地坛”是什么样的?“我”和“地坛”有什么联系?这几个“主问题”的设计,能引发出学生更多的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地坛?地坛对作者而言意义在哪里?作者着重描写的地坛是个有着什么精神的意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主问题”在教学中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找准文章的价值

“主问题”的设计一般都要体现文章的价值,不能只是随便地向学生问问题。只有体现文章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是有意义的,也会让问题具有开放性,从而能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在形成读书、提问、思考、讨论的立体交流课堂模式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有价值的提问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提问鲁迅的故乡在哪?鲁迅原名是什么?闰土这个人物有什么人物特点?等等,对于文章而言就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应该设计的“主问题”是鲁迅对于故乡究竟抱以何种感情?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分析作者的感情同时分析每一个人物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文章的内涵以及中心思想才得以表露出来。这也是“主问题”要找准文章的价值的主要原因。另外,我们在冰心的《纸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背影》这样的文章中都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设置“主问题”。

(三)注重知识点的延伸

在新课标语文教学的背景下,语文课程也发挥出其工具性的一面,即通過语文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扩大知识面、贴近生活,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基于此,教师在“主问题”的设置上就要注意知识点的延伸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主问题”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进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杨修之死》中,可以另辟蹊径地提出这样的“主问题”:杨修到底算不算是曹操杀死的?这样的问题其实像一个辩论赛的题目,教师甚至可以将其设为辩论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辩驳,从而引出杨修实际上也有性格缺陷,曹操用人也有界限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将形成非常热烈的讨论气氛,也由此引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地表现自己的才能这样的现实问题。甚至会有同学因为这个问题而开始对三国故事好奇,从而在课后认真品读三国。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主问题”的设计确实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来延伸自己的知识。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出“主问题”的设计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认真研读和分析教材后,结合自身实际和班级实际,提出有意义的“主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问题设计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