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018-08-15覃丹婷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教育管理幼儿园

覃丹婷

【摘要】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愉悦幼儿的情绪,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有利于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轻教师的带班压力。密切师幼关系,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改善和促进亲子关系,是促进幼儿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幼儿快乐童年的良好伴侣,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园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157-02

当今城市里的独生孩子都会拥有数量不少的玩具,家长们也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高档玩具,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坐在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玩具面前,却缺乏应有的兴奋。很多家长也感叹,家里的玩具多得无处可放,新玩具买回后过不了几天,孩子就会把它扔在一边,又嚷着要买新玩具了。这让笔者回想起我们儿时的民间游戏与玩具。幼儿时我们会主动寻找玩具、制作玩具,想方设法将一切不是玩具的东西变成玩具:木杈子做的弹弓,小竹棍做的竹马,田螺壳串成的跳包,荔枝核做的小陀螺,鸡毛做的小毽子……这些随手可得的土法制作却百玩不厌的玩具,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谈起绚丽多彩的中国民间游戏,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感到亲切,都会津津乐道地说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民间游戏来。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趣味性与竞争性强的特点。此外,有些民間游戏还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能够满足幼儿好说、好动、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从2001年起,我园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民间游戏不但是促进幼儿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快乐童年的良好伴侣,而且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愉悦幼儿的心情

仔细观察当今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的生活,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吃、喝、睡、如厕与盥洗等活动,就是教师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有限的游戏与自主性活动里,幼儿只能在种类不多的塑料玩具中做出选择,条件好一些的幼儿园户外活动时会多几样大型运动器械或游乐设施。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实质上是单调的,正因为如此,一次幼儿园组织的郊游活动就可以给孩子带来成人难以想象的持续多日的兴奋。

民间游戏的融入,使孩子的一日活动丰富了,游戏时间增多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性活动时间里再也看不到无所事事的孩子,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民间游戏中的玩具普遍是自然物品或废旧物品做成的,虽然简单,但留给孩子很多想象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增强意志力。他们经常会尝试寻找各种各样的答案:木制陀螺和纸制陀螺哪个可以转得久一些?纸折的纸炮为什么会响?怎样才能使编花篮中的“花篮”不容易散架?如何猜出谁是人群中的领袖?“官兵”怎样在最短时间内捉到“贼”?民间游戏的娱乐性,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不会受到任何外来的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敢于大声地说笑、大方地表现、大胆地想象。这就是民间游戏的魅力,也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原因所在。

二、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生活、学习等诸多环节,幼儿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保持充沛的精力、愉快的情绪,这就需要掌握好两个要点:一是活动内容与形式上要注意动静交替,二是各环节过渡要自然,避免枯燥等待的现象。民间游戏的融入,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活动量较大的体能游戏,锻炼幼儿的走、跑、跳等能力,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猫捉老鼠”“跳房子”等;也有相对安静的游戏,如手指游戏、棋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等。许多游戏既可以集体开展,也可以小组甚至2-3人开展,如跳皮筋、玩毽子、老鹰捉小鸡等;许多游戏既可以在户外开展,也可以在室内或走廊里进行,如玩陀螺、“炸果果”、编花篮等。总之,民间游戏大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可以让一日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有很大的选择和变通的空间,以达到动静交替的目的。

幼儿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来园后、餐后、午睡前、离园前等过渡环节。由于受场地、人员配备、材料设备、幼儿人数众多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活动在各环节过渡中往往存在过渡不够自然、消极等待的现象,对幼儿的情绪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将民间游戏引入到过渡环节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这些现象。如来园时教师忙于接待不断来园的孩子,不能组织统一的活动,早到的孩子就会显得无所事事,也有一些孩子睡意未散尽,坐着发愣,此时可以让孩子玩一些一人或多人都可以玩,并可以调节孩子情绪的民间游戏,如“抛子”“翻绳”“猜枚”等。又如午睡前,幼儿一般都比较兴奋,让幼儿玩一个安静的手指游戏,可以巧妙地抑制幼儿的兴奋情绪,相对于“请安静”之类的强制性语言来说更具人性化,更能让幼儿平和地进入睡眠状态。

三、有利于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许多民间游戏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开展,如“木头人”“小老鼠上灯台”“金锁银锁”“跑风车”等,它们成为了促进班级之间联系的纽带之一。其一是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表现是资源共享,包括游戏内容的资源以及游戏材料与玩具资源的共享。同时教师还可以交流“制作游戏玩具和开展游戏”的心得与体会,使教师体会到互帮互助带来的实惠和快乐,强化了团结协作的园风。其二是加强了不同班级间幼儿的认识与交往。在全园性的户外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孩子自发地带小孩子玩各种民间游戏,期间,大孩子表现得很有耐心和爱心,处处关心和谦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则愉快地接受着这份关爱,享受着和哥哥姐姐一起游戏的快乐。

四、减轻教师带班压力,密切师幼关系

民间游戏大多易学易会,幼儿一旦学会,便可以自发组织开展,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自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改变了过去喜欢打打闹闹、频繁地发生纠纷、经常找老师告状的情况,彼此之间能愉快地合作,共同游戏和分享快乐。幼儿对游戏材料和玩具日渐爱护起来,游戏过后不用教师敦促就能主动地收拾整理,这就减轻了教师的带班压力,给教师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教师可以选择加入幼儿的游戏,也可以在旁边观察幼儿或者与幼儿谈话。当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时,师幼关系是平等的,这对幼儿来说是无比愉快的,他们为能和老师对垒棋盘而高兴,为网住老师这条“大鱼”而兴奋,为“剪刀锤子布”中赢了老师而自豪……师幼之间形成了一种平等和谐的玩伴关系。当教师不参与游戏而是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幼儿身上或与幼儿交流时,也增加了对幼儿的了解,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五、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民间游戏是经过一代代人传承而流传至今的,许多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玩,也愿意玩。家长得知我们开展民间游戏的课题研究时,都积极响应和配合。我们向家长征集民间游戏,很多家长都认真地填写,写出游戏名称、玩法以及玩具的制作方法,有的还画出相关的图画等。民间游戏使幼儿园和家庭有了共同关心的话题,家长们都非常关注孩子游戏的情况,许多家长每天来接孩子时都会围绕民间游戏的话题和教师进行交流。由于早操活动中融入了许多民间游戏的内容,有的家长在新学期开始就关心孩子要准备那些游戏材料来做操,并配合教师收集材料,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道具等。“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还开展了一次全园性的“家园同乐民间游戏玩具展”,共展出家长和孩子制作的91种共800多件玩具。

六、改善和促进亲子關系

民间游戏唤起了家长的童年回忆,架起了家长与孩子之间心灵交流的一座桥梁,激发了家长陪孩子玩的兴致。家长能怀着喜悦的心情、带着很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和孩子交流、亲近,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以及在幼儿园的表现等情况。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自然而然地融入游戏中。父母觉得孩子很可爱,孩子也把父母当成了游戏的伙伴和知心的朋友。孩子在家长那里学会一个新的民间游戏后,他们都会主动地教会其他孩子,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幼儿园先后两次围绕民间体育运动开展了迎新年“家家乐”亲子运动会,为了赢得比赛,家长和孩子不厌其烦地共同练习运动项目,切磋技巧,相互鼓劲。运动会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和一幅幅协调竞技的家庭照。

一般来说,民间游戏所需材料简便易做,对场地要求也不高,这对于那些园舍、场地窄小、经费不宽裕的幼儿园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园开展民间游戏三年来,通过教师自制、发动家长、幼儿参与等形式共制作了200多种、5000多件民间游戏玩具,为幼儿园节约了一大笔教育经费支出。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教育管理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