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8-15吴志坚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吴志坚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生成个性化的经验,构建连续性的语言思维习惯,并能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拓展综合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助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 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114-02

有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老师的事。其实不然,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学好语言、用好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成熟,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改变常规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服务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一、利用思维导图生成个性化思维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以具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很多学生无法凭借符号性的抽象文字,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但由于学生的思维认知与情境学习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对此,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化思维体验。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要求学生会认的字词有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文化。结合教材出现的情境图,以及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识字1》的内容,将经历或经验融入其中,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以“中秋节的习俗”为例,学生可以围绕“中秋节”回忆过节的经历。有的学生说:“中秋节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团聚,晚上赏月吃月饼。”有的学生说:“中秋节猜谜语,我很晚才睡觉。”有的学生说:“全家一起赏桂花,大人还喝桂花酒。”……学生讲述这些经历时,带着个人的情感及经历、经验,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这些经历或经验抽离出来,提炼出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如以“中秋节”为中心,发散出“吃月饼、猜谜语、团圆饭、赏桂花、看花灯”等内容,并提炼出“月饼”“花灯”等关键词(如图1)。这就将抽象的符号从学生的经历或经验中抽离出来,形成一定的关联性。

接下来是思维的提高阶段。当学生从“中秋节”延伸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时,由于有了新的内容,学生会产生疑问,如“没有地方写了”“内容越写越多”……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怎么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将相似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延伸画图。”还有的小组画出了新的思维导图(如图2)。

从思维导图的前后变化可知,学生初步学会构建个性化的语言,学会“思路分享”,由于他们此时的语言描述被思维导图牵引着,其语言构建也呈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

二、利用思维导图发展思维的连续性

要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思维的连续性,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提升语言品质,如以复述课文为抓手紧扣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生成连续性的语言。

1.抓住时间顺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把握课文中出现的抽象时间,而用图形来表示就简单多了。例如《蚕姑娘》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要求学生会背诵课文,但由于一些学生会把课文中四个段落的内容弄混,分不清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用笔画出蚕姑娘每次睡觉的前后变化,抓住关键词“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胖”“发亮”,梳理出时间线索(如图3),这样一来,学生對蚕姑娘的变化就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知,复述课文时就感到简单多了。

2.变化叙述角度。小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某一人物或事物时,会碰到逻辑主语更换的问题,这样他们要从一个角度叙述时会比较困难。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或复述时,教师可以从叙述对象的角度或人称出发,创设与课文相类似但又不同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叙述或复述的技巧。例如,《沉香救母》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故事情节丰富,学生在归纳叙述时很难抓住事件的“主线”,而从中提取的关键词也没有逻辑,缺乏连续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个角度叙述事件,关键词主语应以“沉香”为主,然后画出思维导图,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一条叙述线索:得知实情—立志救母—拜师学艺—练习武功—学有所成—劈山救母—母子团圆(如图4)。虽然学生选择的视角不同,但都抓住了一个逻辑主语——沉香。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复述能力,提升语言的连续性。

3.抓准叙述重点。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掌握叙述或复述的重点有一定的难度,使用思维流程图则能降低难度,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品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一课时,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思维导图,但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择重点,往往把多余的内容收纳进来,导致“思维导图”杂乱无章,无法体现叙述的简洁性和条理性。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精简内容,对“重点”进行筛选与剔除,最终留下几个关键词(如图5),这样叙述起来就更容易抓住事件的中心。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方式在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学生单一的学习引向综合性学习,通过对比、比较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利用“思维导图”将学习内容进行对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6》中呈现了很多动物,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提问:“如何区分猩猩和猴子?”笔者就以这一问题引导全班学生收集猩猩、猴子的相关资料,从中找出猩猩和猴子的异同点、提取关键词,再画出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如图6)。

这样一对比,猩猩和猴子的异同点一目了然。学生们迁移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比老鹰和雕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学生再用语言文字进行简明扼要地介绍,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捕捉信息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收集到的信息呈现出来,使得认知发展、思维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线索,从而有效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