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情化护理对急诊脑外伤患儿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8-08-15陈枫,王惠芬,沈晓娟

西部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脑外伤亲情肢体

由于小儿心智尚未发育完善,其活泼好动的性格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会诱发急危重症事件的发生[1]。脑外伤是小儿急诊中较为常见的病种,脑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若脑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淤血,会诱发出现神经调配区域的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小儿日常活动能力[2]。有关文献指出[3],由于小儿具有较佳的自我愈合能力,类似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往往具有一过性,若在治疗期间接受系统及全面的照护有助于促进小儿脑功能障碍逆转。小儿对疼痛的耐受阈值较低,导致其面对躯体伤害时表现出较为不适的情绪表现,以哭闹的方式宣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不佳感知[4]。然而,传统护理模式更多地关注小儿生理方面的对症照护,护士更多地被动执行医嘱,导致护理成效无法满足小儿真实的内在诉求,从而不利于病情向着良性方向发展[5]。鉴于此,有学者利用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发挥亲情优势力量,借助亲情化的情感共鸣,使小儿内心感受到爱的温暖,有助于帮助其祛除内心的焦虑、彷徨以及不安等情绪[6-7]。小儿社会功能属性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对家属有较为亲密的依赖,而家属给患儿爱的传达有助于提高患儿内心的安全感,使其以较佳的心态面对治疗。由于这类新型护理模式对护士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故尚未在国内各大医院广泛推广[8]。本研究旨在剖析基于亲情化理念的护理模式对急诊脑外伤小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行急诊救治的脑外伤小儿4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来医院行急诊救治的脑外伤小儿50例设为研究组。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1.2纳入标准纳入:1)未伴有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躯体脏器疾患者;2)小儿住院期间始终有1名直系亲属陪伴左右者;3)未伴有先天性智力障碍者;4)未伴有先天性躯体功能畸形者;5)小儿听力及视力功能正常者;6)小儿及家属能配合完成各项问卷内容调查者;7)小儿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熟识并签订同意书者。

1.3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照护模式。由责任护士向小儿家属介绍脑外伤相关知识及预后康复注意要点,并告知药物的具体用法,指导小儿日常基本膳食管理,对家属做好基本心理疏导。

1.3.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亲情化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由经过培训的干预小组执行,对出院小儿按照预先设定的康复计划,以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要求患儿每周来医院复诊1次,由护士对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

1.3.2.1 干预小组的成立 由责任护士发起组建本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2名护士及1名主管护士。在实施培训前由责任护士以纸质材料及口述方式向各组员介绍亲情化护理的基本理念、实践环节以及注意事宜。授课过程中要求所有组员发表自己对该护理措施的认识与看法,以此提升护士对疾病的认知度,培训时长共计20小时。培训结束后所有护士接受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全部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实践干预。

1.3.2.2 家属-患儿结对式干预 将患儿家属与患儿组建成一个干预对子,由责任护士作为发起人,每天召开1次座谈会,护士为家属分发黑笔和记事本,要求家属将本堂课中的关键知识点以笔记的形式予以记录。护士则用手机录制宣教的整个视频,以手绘动画的方式向患儿及家属动态呈现疾病的大体进展状况。宣教过程中护士注重与患儿、家属的眼神交流,并从中读懂其对相关知识点的认可度,当其眼神表现出迷惘状态时,应再次强调相应知识点,从而深化其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宣教结束后要求患儿用5分钟的时间大体描述从动漫中了解的相关知识点,患儿复述过程中家属仔细倾听,从患儿的语言中了解其心境状况,并以相似语境诱导小儿了解相关内容。待小儿描述完毕后,让家属复述自己在本堂宣教课程中所掌握的相关信息点,并让其以卡通动漫的语录形式向患儿介绍相关知识点。宣教结束后护士将宣教的整个视频拷贝打包,让患儿及家属于入睡前半小时,以放电影的形式回忆并复述,从而帮助其强化相应的认知深度和广度。患儿家属应以做游戏的形式,患儿尽可能追忆相关知识点,并就其所阐述的内容予以必要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鼓励。次日,患儿及其家属再次就昨日所学的相关内容予以阐述,从而保证其了解及掌握有关内容,进而提升对相关新理论知识的认可度。

1.3.2.3 亲情化肢体运动锻炼 首先,在介绍上述相关康复锻炼理论知识后,护士将患儿及其家属召集在治疗室内,营造一个安静、静谧的生活环境,以现场示范操作的方式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相关操作手法。要求家属与小儿共同做相似的动作,并保证动作幅度的一致性。患儿及其家属一同取半坐位,患儿将自己患侧的肩部缓缓上举,再使上臂向外轻柔地扩展,使手部掌侧向上保持,使五根手指处于自然伸开状态。在患儿患侧躯干底部放置一软垫,指导小儿取健侧位并将软枕放置其胸前区部位,从而使患侧肢体全部搁置于软垫上,同时指导小儿使自己的腕部关节、肘关节及上肢关节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有效防止上臂下坠,该项措施干预时间控制在15分钟,1次/d。要求家属于每晚入睡前,以童趣化的口吻引导小儿进行肢体运动锻炼。由家属率先做好相应的示范动作,小儿一同跟着爸妈进行相应动作模仿,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并及时给予小儿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

1.3.2.4 亲情化心理抚慰 护士指导小儿取平卧位,以童趣化的语言诱导小儿步入冥想状态,具体的口径为:现在,请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我们把自己身上所有的思想像丢垃圾一样,一件一件地丢掉,此刻你愈发觉得自己身体变得轻盈,慢慢地飞上天空,逐步地靠近太阳。你觉得眼前的光芒越来越亮,最后将自己整个人都包绕进去了。这时,你又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周围有鸟儿向你歌唱,花儿向你露出美丽的笑脸,小河在向你倾诉,风儿抚摸着你的脸庞……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欢迎着你的到来,你觉得自己幸福极了。此时,由家属接续护士的旁白,将事先准备好送给孩子的一段鼓励语录念给他听:宝贝,你一直都是妈妈(爸爸)的骄傲,你一直都很勇敢,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所以,在面对疾病时,爸爸(妈妈)一直做你坚实的后盾,也希望你能乐观、从容地面对现在的一切,你很棒。我们都相信你……该项干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1次/d。

1.4观察指标1)2组小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脑外伤残损评价表(SIAS)的评估,该量表总计囊括9项维度,分别为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关节活动范围、感觉功能、视空间神经、语言、疼痛及健侧肢体功能,每项维度分值为0~9分,总分为0~81分。小儿在相应维度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其在相应功能方面的能力越好。2)2组小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均接受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评估,利用Barthel指数对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总分范围在0~100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SIA S评分研究组患儿干预后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健侧肢体功能及SIA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Bart he指数2组患儿干预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2组患儿干预前后SIA S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患儿干预前后SIA S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运动功能 肌张力 躯干平衡 关节活动范围 感觉功能 视空间神经 语言 疼痛 健侧肢体功能 总分研究组 50 干预前 6.3±1.2Δ 7.2±1.5Δ 2.8±0.3Δ 7.2±1.7Δ 11.9±1.5Δ 2.9±0.2Δ 3.8±0.3Δ 3.9±1.1Δ 5.8±1.3Δ 51.8±19.8Δ干预后21.2±5.3* 10.6±1.4* 6.7±0.4* 7.3±1.7 12.1±1.6 3.2±0.3 4.3±0.5 4.1±0.2 7.2±1.8* 76.7±24.2*对照组 48 干预前 6.2±1.6 7.3±1.8 2.7±0.1 7.0±1.8 11.8±1.4 2.8±0.3 3.8±0.5 4.0±1.2 5.9±1.5 51.5±23.0干预后 13.7±2.9 8.1±1.9 4.5±0.3 7.1±1.9 11.9±1.5 3.1±0.5 4.1±0.2 4.0±0.3 6.1±1.6 62.6±22.1

表3 2组患儿干预前后Bart hel指数比较

3 讨论

由于小儿对新生事物的尝试力度较大,往往会增加机体创伤的可能性,而其中以脑外伤的发生概率最为明显[8]。另外,小儿心智尚未发育完善,其对躯体的感知体验无法进行有效表述,导致医护人员无法从中得知与其生理状况相关的信息。家属的角色非常重要,一方面亲情始终是社会发展升华的精神产物,能帮助家属第一时间了解小儿内心最真实的独白,并将这方面信息传递给医护人员,以便相应干预方案的实时拟定;另一方面,亲情的感化力量极为强大,而家属是小儿在陌生环境中信任的人,通过充分挖掘及调动亲情关系,能有效促进小儿病情的转归[9]。由于急诊脑外伤小儿的病情一般较为危重,虽然通过一定的干预治疗能使小儿病情趋向稳定,但其预后及康复时间往往较长,需要给予必要的情感呵护及生理照护,使其获得良好的身心舒适化体验[10]。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亲情化护理模式,该模式能充分调动家属参与力度,让小儿在接受医疗照护的同时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使其在面对脑外伤后的康复训练时能从容自信地应对。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干预后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健侧肢体功能及SIA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亲情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脑外伤患儿日常活动能力,且能改善其神经功能。

3.1构建家属-患儿结对式小组构建家属-患儿结对式小组有效弥补了传统宣教过程中的短板,以亲情路线为主,让小儿与家属共同学习,实现了小儿认知不足的有效替补。因为家长是陪同小儿生活、成长最为亲密的人,其对小儿的日常习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提高家属的认知水平,并鼓励其将相应的认知力转变为相应的意识形态,则能使家属利用童趣化的语言,使小儿对抽象的医学认知有所了解[11]。当家属及小儿共同对医学知识点形成共识后,在小儿康复阶段的行为干预过程中,家属能自觉践行健康及正确的模式,从而促进小儿康复进程。在认知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又能促进护士、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默契度,利于护患信任平台的有效搭建[12]。

3.2亲情化肢体运动锻炼从亲情角度着手,让小儿及其家属共同学习相应的肢体锻炼技能,从而促进小儿自觉开展有关锻炼。要求患儿及家属同步练习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以童趣化的语言引导小儿,这样能帮助小儿产生正面的情感认知。通过家属的肢体动作示范,有助于提升小儿对这项肢体锻炼的信任感,使其能主动进行体位训练。由于小儿对家属的依赖感较为强烈,家属以其独有的交流方式与小儿沟通,有助于帮助其有效构建良好的家庭康复意识,为后续康复措施的执行奠定基础[13]。另外,为进一步帮助小儿养成康复锻炼的良好行为,家属在每晚入睡前,再次以亲情的力量鼓励小儿进行“才艺”展示,以童趣化及激励的言语为基调,引导小儿进行肢体动作的展示,从而促进躯体功能的康复。

3.3亲情化的心理抚慰在该阶段,考虑到小儿特有的心理特质,故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干预理念,即从冥想状态着手,引导小儿展开想象,使其内心趋向于宁静。据文献报道[14],小儿的心境只有趋向于平和状态时才能有效接受外界的咨询信息,通过听觉信号的传入,能产生相应的突触,利于小儿情感层面的完善。当护士以旁白者的形象向患儿展示出一派勃勃生机的美好画面时,能降低小儿的交感神经张力,从而减缓其心率,稳定其血压,以达到较为舒适的身心状态。待小儿各项生理状况平复后,由家属作为旁白介入者将内心要对小儿阐述的话语以口述的形式念出,并融入对小儿的期许及关爱,从而使小儿产生被关爱的情感式关怀,能强化患儿内心的正能量,使其勇敢面对疾病,有利于病情的全方位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脑外伤小儿,通过引入亲情化护理模式,呼吁提高小儿的日常活动能力,且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益。

猜你喜欢

脑外伤亲情肢体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