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08-15高宏伟邵利敏

统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应用型办学

高宏伟,邵利敏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一、引言

人才培养是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理论性人才过剩,应用型人才匮乏,人才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才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得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目前导致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普遍缺乏应用型才能。因此,化解就业压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地方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1962年美国著名社会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普及化教育阶段。不同教育发展阶段的教学形式、培养要求、培养目标都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根据阶段特征构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这一理论,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处于大众化阶段。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结合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院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更为灵活、更加规范的理论教学与职业训练,主动引导,强调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其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在实践领域有所突破。

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一般分为理论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型人才是指针对某一专业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相较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是指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人才。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学知识,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具体操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在高等教育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人才规格,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及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从理论层面来看,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体系是以经济学知识体系为主。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结合现实,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地方经济发展为根本。(2)从实践层面来看,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首要功能就是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因此,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灵活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3)从技能层面来看,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中就业范围最为广泛,因此对其需要具备的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经济学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客观分析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不仅有助于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良性预期,而且有助于地方院校在现实中寻找突破口,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从主观角度看,地方院校作为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主体,其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针等所构成的办学特色,对人才培养的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我国现行多数地方院校将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定性为理论教学,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理论功底与科研训练,轻实践教学与动手能力。对学生的考察机制以考试形式为主,忽略了对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从客观角度看,作为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主体——企业,在人才引进时更加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如对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上,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大多安排学生从事较简单的行政工作,而较少安排其从事财会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地方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初入社会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明显缺乏相匹配的技能,导致社会适应期较长,失业风险增加。

总体来看,地方院校在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办学定位不科学。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盲目追求全面性,未能客观分析其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未能突破传统高层次、多门类的办学定位,从而在教学改革中迷失方向,办学地域特色不明显。二是教学环节衔接不好。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更看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现有的简单的实践教学并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经济学专业的教学缺乏引导式、范例式和探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创新意识落后。三是人才质量不过关。地方院校培养的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应该是融知识、素质、技能“三位一体”的高质量人才,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在迈入社会后天然地存在着“缺陷”。四是评价体系不健全。应试教育下对学生的考察方式单一、低效,学生依赖于考试前的突击复习,而怠于专业学习和实践操作,严重影响了其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政府行为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与地方院校具有极大的关联效应,直接影响到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利益格局。地方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也给地方院校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是地方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条件,也是地方院校实现自身特色发展的必要前提。

首先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服务,主要是指为服务地方院校建设项目而制定的政府层面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以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为依据,以地方支柱产业为载体,鼓励地方院校主动积极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学科,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建设特色专业,实现政府与高校共进步、同成长的良性局面。同时,地方政府政策服务倾向也将推动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理念。基于高校人才、技术、信息的优势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地方经济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哺作用。

其次是地方政府的科技服务。科技不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效应,而且对地方院校建设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可通过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实用技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鼓励地方院校把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等最新前沿成果相联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显示出一定的技术应用倾向。

最后是政府的文化服务。地方文化的正向连带效应,将会有力地推动地方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地区的文化底蕴为软背景,将其所具有的传统精髓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提升学生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现状的敏感度。文化服务是促使地方院校发挥智力、人才及知识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地方文化的发展也会为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视角和导向。依托区域地缘优势以及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氛围,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积极为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因此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源头出发,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结构,开展人才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一是高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的互动。高校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将人才的校内培养与人才的校外培养相结合,即将人才的在校培养与人才的社会培养相结合。人才的在校培养,要求地方院校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教学,确立知识传输—融汇应用—开拓创新的递进式教学目标。在校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实训教学活动,构筑课堂内外一体化的局面。人才的社会培养也即人才的校外培养,其重点是地方院校依托地方政府、企业或社会机构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是学生成为社会合格人才的“学前”教育。人才的社会培养将在校单一单向的培养路径转化为复杂双向或多向的培养路径,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经济社会动态,适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是传统评价制度与弹性评价制度的互动。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高校传统的评价制度已普遍受到质疑,弊端日渐显现。弹性评价制度则是以弹性学分制为根据,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并将其扩展,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紧密围绕经济学的专业特征,立足于服务社会,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通过弹性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素养、选修课程、德智体实践环节进行考察评估,建立集个性与综合于一体的学生素质发展测评体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传统评价制度与弹性评价制度的互动。

三是被动发展与主动创新的互动。在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地方院校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论是小课程设置还是大课堂实践,都应建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盘活校内校外实际资源,运用地方优势资源,发挥具有地方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办学优势,对原有教学方式、课程设计、教学评估、师资队伍等进行改革和创新。

对于地方院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后备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自身的成长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专业理论教育,通过夯实理论功底,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拓展知识面,推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此过程中,积极寻找提升自身能力的实践机会,培养创新意识,拓展创新能力。

[1]徐永良.普通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11(4):30-33.

[2]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4):88-92.

[3]李金奇.市场机制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8):34-36.

[4]马陆亭.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10-14.

[5]杜才平.美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17-21.

猜你喜欢

经济学应用型办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简明经济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