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的职能定位

2018-08-15

统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课程体系

赵 新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单纯以专业技术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领域和标准更加细化,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各类初、中、高级专业性研究人才与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因此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是摆在我国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培养出有知识、有思想、有文化、有修养、有技术的全面型发展人才。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担负起这一重任,因为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本身所固有的功能。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对该课程进行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而且,现阶段教育部门还没有出台一个科学、合理的语文学科评价系统,用于衡量学生对语文的掌握程度,以致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作用无法彰显。那么,学生对语文课程掌握程度的测试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什么?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本文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大学语文是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课程,并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构建自身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影响最为直接的课程。本文研究为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全新定位提供了一定参考。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

(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处于无序状态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中,由于大学语文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没有进行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各高校随意开设。因此,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实际处于无序状态,且有待改善。

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把握,我国高校也处于无序状态。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为重,还是以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目前,各高校语文教师对此分歧较大。有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也有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课程应该侧重于专业语文教学,还是应该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文化情操?对此各高校争议较大,没有明确而科学的结论。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授课完全从个人喜好、熟悉的知识点和教学兴趣出发,或照本宣科等随意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实际处于无序状态,课程目标模糊,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的开展。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较低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注重培养各类初、中、高级专业性研究人才与技术型应用人才,因此主要教学精力都投入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在这种办学思路下,我国高校纷纷将大学语文课程让位于其他专业性课程,比如“重外语,轻母语”现象,即将“大学语文”让位于“大学英语”。

另外,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动力和热情,得过且过,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学情绪,使得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下降,甚至让位给专业课。而且,大学语文课程在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越来越被边缘化,课时被压缩或者直接不再开设此课程,这些已不足为奇。

(三)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地位缺失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被各高校视为文化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但是,大学语文课程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基础性作用,也没有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个性的重要辅助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比较粗浅。

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的事实,令人堪忧该课程的未来发展。大学语文课程失去了其基础性地位,不再被高校所重视,在这种错误理念导向下,将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学语文课程的“失根”现象,使得该课程无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未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将如何发展?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在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尽快制订统一的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其进行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进而规范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

三、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的原因

(一)缺乏精准定位,导致长期无序发展

当前,我国对大学语文课程没有进行精准定位,这是造成该课程无序发展的根本原因。那么,在我国高校中,大学语文课程究竟该如何定位?我国各高校的普遍做法是,仅把大学语文课程定为公共必修课,甚至有些高校和专业根本不开设此课程。即便有部分高校和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也没有对该课程进行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既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且没有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各高校只能自由开设。

(二)没有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缺乏课程衡量标准

对于英语,目前有多种等级评价体系和标准,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雅思等。但是,我国现阶段对于大学语文课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评体系和标准,因此只能停留在模糊而粗浅、单一而静态的层面上,仅依赖课程考试成绩或者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写作成绩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难以服众。

我国长期推行应试教育,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只注重考试成绩,这样的课程评价体系标准比较单一,不够科学。当然,用此体系标准来衡量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掌握程度,本身也不科学、不合理,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而且,在“唯成绩论”的误导下,如果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考试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就容易对该课程产生消极反感情绪,挫伤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再加上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等非教学因素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得分,因此降低考试难度,以便使学生取得理想成绩。

(三)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凸显其基础性地位,教学效果不明显

基础原指建筑物的根脚,后比喻事物的根基,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起点或根本。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实际上就是对语文的具体应用,因此语文具有基础性地位。语文课是其他课程的起点,是学习其他各门知识的工具和基础。所以,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都显而易见,而且这一点必须贯彻始终。但是,在大学阶段语文课程却失去了其基础性地位,值得每位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深思。

四、大学语文课程的科学定位

(一)建立一套多元、动态、科学的评价体系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于母语的教学,在任何时候都十分重要,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同样如此。况且,大学语文课程并非像小学、中学那样,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修辞等初级层面上。传承文化一直是语文学科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创造了几千年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应主动承担起向大学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让其受到重视,回归其对于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把大学语文课程纳入我国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体系,精准定位并全面贯彻教学目标和测试评价体系标准,促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焕发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使大学语文课程回归本位

1.大学语文是高校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语文是一切课程的基础,大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任何知识和信息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所以从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到学生学习、接受知识,整个过程以及每个片断都是语言、行为的师生互动活动。①任何一方不能精准理解、把握语言文字所要传授的信息,就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必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和中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更强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时刻依赖教师进行学习不符合实际,此时自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阶段,若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眼界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手段基本都是自学,因此语文基础好的大学生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自然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没有教师教学指导的前提下若要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和技能,不仅会事倍功半,且自身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受限,极大地限制了专业的纵向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2.大学语文是传承人类文明、文化的媒介。中华民族创造的深厚文化是世界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精华保存在我国的各种古籍、文献资料中。其中,一部分古典文学名篇被载入大学语文课本,包括历史典故、历史事件、民族地域习惯和古人思想境界等内容,还包括古诗文写作、文体知识、技巧等内容。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能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必备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应谨记自己的重要使命,即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不断潜移默化成为自己的文化积淀。当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巨匠的作品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培养和熏陶大学生的文化情操。我国当前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全新阐释,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样是大学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

3.大学语文课程是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牢固阵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使命,也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使命。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大学语文课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具有高尚人格魅力、充满正义感、充满爱心、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的各种文学形象,是入选大学语文课本的重点对象。②这些作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课程开设的初衷之一。大学语文课程使得学生在对作品的学习和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深刻的人生启发和影响,同时还可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文字,提升自我道德和文学素养。

大学生应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当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中蔓延着自私、虚荣、奢侈、享乐、叛逆、浮躁等不良习气,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大学语文课程包括充满时代气息和我们当前特别需要的正能量等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前,各高校推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知识素养进行引导,从大学语文课程入选的文学作品入手,以其中蕴含的深刻人文精神来感染、影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大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道德文化修养。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大学生了解、掌握我国古老文明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最为直接的课程,特别是对于构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通过深入调查和本人的教学实践及长期思考,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也希望该课程能够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从而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一些有益变革。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对此,在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只有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目标得到精准定位和全面贯彻,该课程教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从而焕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本文指语言学、文字学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学的信息载体形式。

②本文指大学语文课本中,课文内容所表现出的总体思想倾向。

[1]张 敏.语文课的教学手段和教法分析[J].天津大学学刊,2010(4):28-31.

[2]陈国雄,崔 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课程体系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