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创新

2018-08-15马晓亮赵雪照

统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马晓亮,赵雪照,李 捷

(山西能源学院思政部,山西晋中030600)

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2008年相继出台文件,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障,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科学合理的构建和高效切实的应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可追溯到2003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它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走过的15年历程中,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认知、模式构建和应用上进行了大量尝试,对其重新梳理发现主要存在概念认识不清、构建实施不力、应用效果不显的弊病。

(一)概念认识不清

列宁认为,(概念、词汇)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梯级,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的纽结[2],概念、词汇和范畴既是人类以往认识的积淀和结晶,更是人类重新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因此科学的认知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起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域,对实践教学这一核心概念的认知决定了实践教学模式能否正确构建及应用。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因素对其进行界定,有的学者以场所作为区分标准,形成狭义的实践教学概念,指出实践教学应定位于课堂外开展的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环节(黄振宣,2010)[3];有的学者将功能作为把握和判定的标准,形成广义的实践教学概念,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不应只看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要考察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高红艳、崔海波,2008)[4];有的学者对这两种观点均存在异议,认为那只是从形式和表面上探讨,未深入事物本质,继而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指导来处理人和自然、人和人(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具体可分为三种:身体力行——体悟式实践教学,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式实践教学,用理论解决问题——应用式实践教学(董浩军,2011)[5]。可见,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理论研究上的不统一导致高校在实践教学操作中缺乏统一引导与规范,各自为政,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差异明显。

(二)构建实施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认知的不统一导致高校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上思路不清,组织无序,实施无方。按照2017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实施方案,山西省教育厅对该省多所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系统的教学思想和理论。调查发现,80%的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大纲或大纲过于陈旧,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二是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目前山西高校均未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研室,在实践教学上缺乏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教师只能各自摸索。三是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山西高校还未编制统一的实践教学教材,个别高校购买的实践教材因脱离山西实际而未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四是缺乏统一高效的教学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统一有效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学校把学生在校内外开展的不相关活动也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其成为无所不包的大筐,一些活动既没有教的痕迹,也没有学的影子,看不到任何教学成分。五是缺乏配套的组织和相应的机制支持。不少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补充,甚至是可大可小、可有可无的点缀或装饰,没有进行充分的组织和机制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并组织宣传部、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等部门协同聚力完成的系统工程,应当作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加以研究和建设。

(三)应用效果不显

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扣重点环节,切实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6]。在实际教学环节,各高校虽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效果却并不理想,表现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如参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走马观花,了解历史事件上是蜻蜓点水,表达心得体会上是浅尝辄止;课堂实践模式是少数参加,多数围观;社会调查实践模式是有问卷无数据,有调查无分析,有抄袭无创新。总之,学生相应的知识认知、能力塑造、素质提升、情感培养并未得到明显提高。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的有效路径

科学理论是社会实践的指南和航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认知的不统一导致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上各自为政,各出其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升。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便是统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在应用中起到立德树人、增强学生获得感的实效。

(一)从场所论转向功能论,统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的认知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进行了诸多研究,形成较好的理论基础,其中,各种观点由于出发点、层次、性质不同导致存在较大的分歧和矛盾,究其原因是由于方法论的不同。不同学者从不同的方法论出发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念,必然导致认识不一、分歧不断,解决问题的方法便是统一方法论,打造认识与研究问题的统一平台,促使不同学者在同一层面、同一性质上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

实现方法论的统一便是实现由场所论向功能论的转变,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研究不再以场所作区分标准而注重功能实现,即理论教学以外凡是具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发展需求和期待”[7]功能的都是实践教学,由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广义与狭义的统一。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超越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唯场所论的局限,将除理论讲授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都囊括进来,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它既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既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涵盖大量类型各异、功能有别的实践教学形式。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学生主题演讲、时政知识竞赛、社会案例教学、师生换位教学、分组辩论比赛、党政专题研讨、教育片展播、模拟法庭等形式;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内社团活动、思政类读书会活动、校园主题文化节活动、校园模范人物主题展、校内各种选举活动等形式。校外实践包括红色景区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学习、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社会服务、社区下乡普法等社会实践。

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注重让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社会现实,体察世间冷暖,直面社会热点,感受国家发展,获取和验证知识,培养与锻炼能力,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法律等素质。

(二)从机制到体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的新路径

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的确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指明了方向和实施路径,即通过创新与完善配套机制形成功能齐全、分工明确、运行有序的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可靠的监督评价系统。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机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要从实施机制开始,它起着指导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推进和完成的作用。一是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任务和学时学分等进行确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二是编制实践教学教材和实操指导用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向学生讲授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并向学生发放实践教学实操指导用书,以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随时查看;三是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同一年级不同课程、不同学期的实践教学内容都不同,为保证每次实践教学都有章可循,就要在实践教学开展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实行校党委统一领导、主管校领导负责制。校党委统一领导是指校党委对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负领导责任,重大事项要经过党委会统一决定和安排,并指定至少一位校领导分管;领导负责制是指经校党委会议指定的分管校领导必须亲自领导、组织、落实、监督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并统筹规划组织宣传部、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并将工作绩效作为部门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二是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机制。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应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组织管理。该教研室统筹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检查、有考核,形成高效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人才保障机制。中宣部、教育部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任教师总体上不低于师生比例配备。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必须充足、高质量配备。四是经费保障机制。年度教学经费预算将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专项列支,专款专用。五是基地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研室应从实践教学需要出发,与街道社区、城镇农村、企业工厂、红色教育基地等单位积极联系,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六是激励保障机制。学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制定实践教师工作目标和管理细则,对于实践教学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应给予奖励,记入教师业绩考核档案,并在评优评先、定岗定编和评定职称时作为重要参照。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中期测评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展情况和师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需要有效的机制进行测评。一是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测评。在实践教学中期,应组织人员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并就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召集学生座谈,找到问题根源并及时调整。二是学校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测评。学校作为实践教学的实际组织者,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并通过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的方式严格执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质量。三是教师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测评。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心理态度和行为表现,应不定期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结果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四是学校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测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收效不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的实现,也最终影响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任务的实现,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力求找出影响结果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五是实践教学基地对师生的评价。实践教学基地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对实践情况的全面把握,能够对参与实践教学的师生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意见,这也是学校掌握实践教学情况的核心渠道。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果评价机制。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素质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获得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首要任务之一,而这离不开严格高效的结果评价机制。一是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程度。实践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情况的试金石,也是提升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助推器,评价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程度直接反映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获得情况,也反映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二是学生能力的提高程度。理论在实践中只有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体现理论的真理性和可实现性,比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否应用课堂所学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或帮助他人就是应用法律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踏实的实践训练,因此,评价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能较客观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的独特作用。三是学生素质的提升程度。素质是外在能力内化而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素养及修养,在较长时间对个体形成持续性的影响,对个体人生价值的形成及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标准,对学生素质提升程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的作用。四是学生情感的丰富程度。丰富的情感是完整人格和较高思政素质的重要体现,简单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复杂的情感包括同情心、爱国情、爱民情、幸福感、成就感等,这些情感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实践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悟,评价学生情感丰富程度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可行性与科学性的重要指标。只有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展开全面的理论、能力、素质、情感评价,才能客观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真实效果与可行程度,为后续的调整提供科学指南与正确路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引发的思考

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且具有较强代表性,反观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我们应注重理论建设,重视学生获得感,切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一)注重理论建设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建设还是实践教学建设首先必须注重理论建设,只有从理论上把相关概念、范畴、关系、成因、体系等问题彻底弄明白,在实践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有序展开。一是敢于直面分歧。思想的碰撞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中要敢于亮出分歧、承认分歧、直面分歧,有分歧才有矛盾,有矛盾才有动力,只有通过对分歧和矛盾展开充分深入的讨论,才能取百家之长,形成科学理论。二是注重实践导向。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实践是推进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进行理论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必须直面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和应用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只有深入分析实际问题,才能抓住事物本质,产生彻底的理论,这样的理论才能说服人并指导实践。

(二)重视学生获得感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必须重视学生获得感。一是注重学生知识目标的实现。传播知识是教育的初衷,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实践教学顶层设计要有明确的知识导向,让参与实践教学的师生明白参与某一实践环节需要哪些知识;在该实践环节进行时,教师要结合实践指导学生挖掘、拓展、理解、领会该部分知识;该实践环节完毕后进行知识考核,成绩合格才意味着该实践环节成功。二是注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能力是实践教学优于理论教学的突出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构建与应用中要注重多类型、多层次、多角度实践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组织、合作、表达、动手、应用等能力,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三是注重学生素质目标的实现。素质培养是身教胜于言教、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要注重社会真实情景的引入,不能仅将实践教学活动限制在学校、景区和基地内,要让学生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如企业、工厂、社区、法庭、农村、商场、田间地头,让学生用双眼去观察中国大地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用双耳去倾听万千人民所表达的心声,用心灵去感受和谐社会所荡漾的暖暖春意,用智慧去领悟伟大中国梦所寄予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赋予的使命担当,从而提升其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成为新时代具有新气象的大学生。

(三)切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是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更是在大学生中传播社会主流思潮、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唱响社会主流旋律的重要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应注重切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当前就是要将“十九大”精神的传播与领会融入实践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实践教学,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实践教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切实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9]。

(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时代孕育变革,时代呼唤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当前,信息急剧膨胀和网络飞速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谣言四起、键盘侠横行、腐朽思潮复燃、抹黑文化招摇过市等丑恶现象直接动摇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微信、QQ、APP手机应用等网络工具的普及,更是疯狂冲击和占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路径和活动领地。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必须直面时代的发展,回应时代的挑战。一是注重运用发展事实,促进社会主流思潮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中,注重向学生展示历史事实、发展现实、未来走向,用事实解说真相,用事实驳斥错误思潮,用事实回击谣言。二是注重对网络新工具与传播新渠道的开发和利用,占据主阵地,引领新趋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中将互联网及衍生工具纳入实践教学领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革新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三是注重对网络传播新渠道和新方式的利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落户自媒体平台,植入学生日常生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与网络语言深度融合,缩短理论与学生认知喜好的距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与网络时代新潮流一致化,集体化与个体化、整体化与零碎化、主流与多元相结合推进实践教学发展,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

[1]教育部社会科学组.普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8:95.

[2]列 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8.

[3]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161-163.

[4]高红艳,崔海波.“社会实践”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再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116-120.

[5]董浩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构[J].黑河学刊,2011(6):91-93.

[6]教育部.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就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答记者问[EB/OL].(2017-05-11)[2017-12-20].http://www.moe.edu.cn/jyb_xwfb/s271/201705/t20170511_304335.html.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28(1).

[9]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12-11(1).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27)[2017-12-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