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专科培训解剖亚专业教学体会
2018-08-15田耕任梁华新池国男赵丛海高宇飞陈广永孙利波
田耕任,梁华新,池国男,赵丛海,高宇飞,陈广永,孙利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神经外一科,吉林 长春130021)
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已在我国逐渐开始,作为“先行先试”之一的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1],同时也是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又一任重而道远的培训工程。因神经外科手术致死、致残率较高,故增加了神经外科培训过程中的难度与风险。如何确保专培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掌握手术技术及要点,降低培训过程中的医疗风险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各临床亚专业教学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解剖亚专业教学组结合基地成立两年里遇到的相关问题体会如下。
1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重要性
提到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我们不得不提起已故的Rhoton 教授。Rhoton教授开创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先河:解剖实验室是将复杂深奥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实验室内分解,让普通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实验室快速掌握知识要点。Rhoton教授曾说过:“我从没间断地做了 40 余年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掌握了脑的复杂结构,在手术显微镜下深入的显微外科解剖成了我最大的专业幸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回报; 深入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力量和源泉[2]。”可见显微神经外科学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至关重要,显微神经解剖知识贯穿了整个神经外科诊疗过程,了解、掌握颅脑解剖结构有利于理解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实验室中系统的显微解剖培训让学员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临床诊疗技能。
2 经典手术入路与神经显微解剖相结合
1999年底《NEUROSURGERY》曾提出世纪之交的说法:肯定了神经外科师Cushing和Yarsargil程碑式的贡献,认为他们是现代神经外科的奠基。继Yarsargil经典翼点入路之后神经外科界陆续出现一系列经典手术入路,其中大部分针对颅底手术, 而许多重要的颅脑解剖结构也恰恰位于颅底。我们从培养临床神经外科医生角度出发,通过讲解经典手术入路,让学员们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认识、学习重要神经血管走行。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逐步暴露颅脑结构,并通过手绘、拍照、汇报等形式巩固学员们的显微解剖知识、突出重点 、利于记忆[3],激发专培学员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员进入“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4]”的境界,用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手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指导教师在与学员交流备课及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查阅相关经典文献,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验证,实现教学相长[2]。
3 现代影像学技术与神经显微解剖相结合
翼点入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为蝶骨嵴的磨除;Dolenc入路也需通过磨除颅底骨质以降低颅底硬膜张力,达到显露一些关键点的目的;Kawase把岩骨尖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骨尖骨质磨除后,三叉神经周围间隙,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及夹闭后循环动脉瘤;远外侧入路手术过程中也涉及到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见在许多经典入路中如何处理骨质尤为关键,通过现代影像学技术可帮助神经外科医生更好地构建颅骨三维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剖学习开课前,我们将学员们的尸头灌注标本进行无间隔CT扫描,所得数据导入手术导航系统及AW Server 2.0影像工作站。在实际显微解剖操作中通过神经导航、影像工作站三维重建指导学员辨认颅底骨质及正确处理,以便更好的突破三维立体概念瓶颈,理解、掌握解剖学知识。
4 因人异议的显微解剖培训方式
目前神经外科已分成多个亚专业领域,根据学员不同的兴趣、结合今后各自发展方向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神经外科解剖亚专业教学组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后,将解剖后有限的尸头灌注标本集中管理、分类,分别用于经鼻蝶神经内镜训练、功能神经外科训练等,让每位学员在各自向往的领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神经外科是一门强调技术的学科,只要是技术必定遵循“孰能生巧”这一定律。点滴积累,定会有所成就;再炫目的技术,如果没有时间的检验和长期的积累,必然是昙花一现。我们最大限度的为学员提供相关操作机会,以求更好的掌握各领域技术要点。
总之,现阶段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还处试行阶段,如何更好的培养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是各个神经外科亚专业组教学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让每位专科培训医师掌握牢固的显微神经解剖知识并将解剖知识用于临床、造福患者将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1]郑松平,毛伯镛,游 潮,等.美国梅奥诊所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及启示[J].华西医学,2016,31(12):1179.
[2]曲彦明.神经外科医师颅脑显微解剖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1025.
[3]赵文元,刘建民.研究生中枢神经系统应用解剖教学的几点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723.
[4]徐剑文.关于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3(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