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8-14赵仕喜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

赵仕喜

[摘 要]学生对学习普遍都抱有抵触的心理,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一门只有冰冷数字和抽象概念的学科来说,学生更是不愿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自发、自主、自愿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最终达到师生高效完成教与学任务的目标。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直以来,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都缺乏重视,只是一味的强制要求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否则便采取批评惩罚的方式,这更加剧了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转变学习态度。如今,教师必须顺从学生的意愿,通过采取学生们喜爱的教学手段,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不再督促、要求,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展教学操作活动

动手操作能够将课本中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让学生从抽象的思考中脱离出来,运用形象思维解题。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通过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操作学习,提升了学习过程的趣味程度,学生也能在动手过程中产生更多问题,迸发更多想法。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参与之乐,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例如:在“拼积木”活动中我先让学生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出各种各样图案;然后我在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再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数学教学形式

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喜好也与成年人不同。讲故事、做游戏、比赛都是他们在课下经常开展的活动,且学生们在重复的活动中总是乐此不疲。教师如能够将数学教学以这样的形式开展,那么学习就不再是一件令学生头疼的事,而是变为了一项常规的“娱乐”活动,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参与其中。因而教师有必要采取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手段,丰富数学教学的形式,开展趣味化教学。

我們班每学期举办一次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比赛中讲述数学家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比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高斯、蒲丰、笛卡儿……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内涵,感受数学家曲折动人的探究知识的经历,感受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坚强的毅力,享受因他们的努力而达到至高无上的荣誉。感受数学的魔力,让孩子们更加喜欢数学。

拼图是我根据教材内容给孩子创设的另一个能发挥自我的一个活动。中高年级学过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还有平移、旋转、镶嵌、密铺、对称等内容。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来拼图。学生在拼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彰显自己的才能,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密铺、镶嵌、密铺等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强化训练时,我改变了以往每天早读课读口算卡片的做法,而是在每节早读课上做一个游戏。有时是“帮邮递员叔叔送信”(即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找信箱),有时是“帮小朋友找座位”(即拿着写有算式的电影票找座位)……在课的最后两分钟进行总结、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回答的声音响亮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维活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激动的、愉快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

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如今的数学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应试,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外,还需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这对数学这样一门体现于生活实际的工具性学科来说,更应联系实际,让学生走出课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注重课堂小结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各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受。要让学生觉得要比过去努力才能成功,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而不是灰心丧气,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六、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和学生,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怕”学数学变成“爱”学数学,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继红.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4(5).

[2]朱孔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观察视角,2015(7).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