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实践探究

2018-08-14吕红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数学教学

吕红华

[摘 要]《小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四年级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的加减法》的教学要求学生有坚实的旧知基础,学好小数的加减法,对今后小学生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及分数的加减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篇文章针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探究。

[关键词]小数运算; 加减法运算;数学教学 ;实践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例题。其次,需要保证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的课本内容后,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际用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把握重点难点,突破教学

教学之前应该把握这个课题的教学重点,即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个课堂的教学难点,也就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了解了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教学,吃透重点,攻克难点,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一)重点归纳如下

1.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并取得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2.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把道理讲清,讲透。

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要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在计算小数加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即可。

(二)难点补充如下

1.当被减数是一位小数,而减数是两位小数。要添零补位进行减法计算。重点解决如何在被减数末尾添0补位进行退位减。

2.计算结果需要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划掉。

三、教学课程紧跟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过程

教学一定要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课题的具体教学中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首先通过情境导入掌握小数加减的规律,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景,比如通过一些气球,粉笔,书本的摆放让学生观察规律, 通过初步感受物体的排列规律,观察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并且进一步通过物体之间的摆放规律的对比,加深对规律的认识。通过对情境中的规律思考,初步认识小数的一个基础,即周期现象,理解每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规律。

例如,五个红色粉笔后放置一个白色粉笔,按照这个规律排列,让学生们推测第十三个粉笔是什么颜色,让学生自己找规律,通过认识规律,理解小数加减的规律。

(二)把握教材知识内容。教材是一切考点的本源。在《小数的加减法》的教学教材中,天宫二号的信息贯穿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课程教学中。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供的素材是今年我国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及与神州十一号飞船对接成功的成就。 天宫二号是一条很好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课后的2道练习题也很有代表性,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让学生把对齐小数点这一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教学效果较好。教师一定要把握教材重点,选择经典素材进行有效教学。认真钻研和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资源是用好新教材的基础。

(三)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己動手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给足时间, 大胆放手,孩子们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们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进行推理, 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画图、奇数与偶数推理、除法计算等 多种方法。学生们在边画图边思考的过程中可以 “ 图式 ” 结合,进而发现用除法计算的通法。 在 板书时,教师有意将算式写在圆片图的下方,在说想法时,教师也让孩子指着图说,使 学生体会到画图策略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 数学教师应该强调两点,一个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 另一个是数学学习方法的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放手,尊重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 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和鼓励,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和满足感。在说算理 的过程中, 数学老师应该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碰撞中让学生不断提升思维层次。

例如,妈妈去华西超市买东西花了 76.8元,还剩下 29.8元,妈妈买东 西共花了多少钱?

运用这道生活常识性问题,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己的探索,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将问题带入生活,真正喜欢运用学问。

(四)让学生探索新知,学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考虑到前面的问题都是根据规律对某位置颜色情况做出判断,在运用规律,解 决实际问题环节中,教师有层次的设计了算一算(根据规律对某位置是什么图形做出判 断) 、 “ 摆一摆 ” (虽然是动手摆,但不经过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学生们必须先根据题目要 求,列出算式。有层次的练习, 符合孩子的认知需求 ,提升学生们思维的深度。

(五)教学活动的创设,活动中的沟通和合作。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但是为什么不能像整数加减法一样把末位对齐呢?为了帮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我制做了百格图等学具,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突破重难点。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力图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我设计了多个活动给所有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提问、列式、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等,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反馈,通过信息的共享,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实现共赢。

四、抓好课后的巩固学习,进行巩固练习

课后的练习是对课题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检查。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后,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练习,尤其是数位对齐练习。培优应立足于课堂,补差更多的是课外下功夫,补差不仅仅是补知识,更多是将补爱心、补情感、补自信心、补学生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与补知识结合起来。 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后,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付出些关心和爱心。

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摸清原因,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确定好培优补差的目标,注重学生智能训练,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努力激发学习兴趣,时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学生掉队。

数学是一种宏观的学习历程,但每节课、每个知识又是一个微观的探索过程,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探索的机会。 数学教学一定要踩好每一步。 在进行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 数学老师一定要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小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经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迁移,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探讨出小数加减法竖式的写法,明白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宋冬梅.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方式.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 瞿德军.优化课堂练习 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7).

[3]陆高原 . 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 [M].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0(11):20.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数学教学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