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8-14余家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余家艳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为学生普及有价值的信息,保证数学教学中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和学生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两大关键因素。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负主要责任,因为小学数学教师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益。小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方式是教师展开教学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很多学生对普及知识的渠道已采取多样化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以及书籍不同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创设情境教学要与时俱进,用跟随时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创设的情境教学也应该具备新时代气息,才能够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课件,讲故事引入:“妈妈出差了,没人叫图图起床,图图上学迟到了。妈妈出差回来,给图图带来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呀?”然后播放钟表的“滴答滴答”声,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堂教学中,把对整时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学生理解掌握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就要结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添加新生活元素,为丰富课堂教学知识让学习氛围变得活跃,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变得新颖易懂,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内容的新鲜事物,运用生活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锻炼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和了解知识,能够充分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增强作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超市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开展货物交易活动,让学生在交易活动中学会认识并应用人民币。作为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并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提高。

三、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果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完相应的知识后,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联系日常生活并将数学知识加以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感知日常生活中由角构成的实物等,是他们初步获得角的感性认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摸一摸、画一画,观察、探索角的特征。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事物含有角,这样下来学生就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就会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四、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聽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整时”这一环节中,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面,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实践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整时的写法时,学生说出“11:00”比“11时”出现的地方更多,但是说不出为什么,老师问“哪些同学出过国?”巧妙地提示学生,体会到“11:00”这种记法的通用性。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实际教学中看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五、结语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所期待的目标也是共同的追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巨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2017(05):123-125.

[2]孙爱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外阅读,2016(15):34-36.

[3]何 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2017(11):187-189.

[4]龙燕.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8|(12):156-157.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