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有效策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8-08-14陈景华
陈景华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因素。本文主要进行分析了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同时结合现状,提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优化教学;有效策略
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是在初中阶段,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提升其整体法律积淀和道德素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合法利益,才能在社会交流中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对学生一切积极的因素,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道德素养和人文的发展。接下来,本人结合自已多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现状谈谈几点如何借助有效策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引入生活情境,实现角色扮演
将生活情境带入教学中,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带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促进教学的发展,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的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尝试。
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选择素材的情况,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报刊电视上播放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这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所在,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给学生讨论热点的机会,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录相、录音、电子网络等逐渐引入了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校,信息相对匮泛,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将其联系到相关知识点中。如在讲授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两会召开时的各种图片,播放人大代表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的例子,政协委员监督执行的例子,然后根据例子设问:“人大代表是谁选出来的?选举的方式有哪些?代表反映的是谁的意见?政协委员又是怎样产生的,具体有哪些职责?”学生通过从材料当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不仅直观认识到了两会,还能在这些材料中获取很多时事政治知识。如“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建设决策,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优化了教学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小组合作,促进课堂教学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将分散的学生个体组成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没有顾及到的学生,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例如,在进行“人生自强少年始”课程学习时,该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强之路,自强不息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对课程的讲解,教师设计问题,如你对自信的理解、如何才能使自己自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自己做,如何走向自强之路等。设定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过程中应鼓励多个答案的产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这一过程的讨论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同时激发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是法治道德教育达到了教育效果。
教师也可以设计小组竞赛环节,将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行辩证讨论,设定反方与正方。例如,针对现在具有争议的一个社会现象:老奶奶摔倒了该不该去扶的问题,正方应说出扶的原因,反方应说出不该扶的原因。经过双方讨论,针对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观点,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应该义不容辞。教师通过与生活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小组互助模式,告别了课堂的沉闷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实现了整体教育目的。教师也会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得到收获,通过学生的小组探讨,教师能准确知道每个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通过小组互助使学生学习效果倍增。
四、引领紧跟时事,丰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现状,深入生活实际,便组织学生慰问贫困家庭,参加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看焦点访谈,阅读大量的参考消息,以及新闻联播,是为了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学生阅读之后,就可以让他们摘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和大家共享,加以讲解。
例如,关于钓鱼岛问题,可先引导学生先查阅关于钓鱼岛的历史资料,因为这是中日之間最敏感的政治话题,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给予确认,然后让学生结合相关材料,就日本在钓鱼岛所策划的一系列阴谋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们非常活跃,并积极的进行思考、讨论、有的认为,日本也想用钓鱼岛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让日本深感不安;有的同学说这是双方政府为了摆脱各自政治危机而分散各自民众的注意力,转嫁危机,言辞之激烈,让人震惊;有的认为钓鱼岛是美国制约中国发展的一颗棋子,日本只是被美国利用的一个走卒……就这样,学生不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是已经深入到政治教学的探讨中,既避免了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五、创造互动氛围,提高有效教学
初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都有了明显变化,无论是在学习心态还是生活态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作为任课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的教学工作开展,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等进行及时掌握,通过多种方法拉近与学生距离,造出平等、互助的良好互动氛围。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当基于平等原则,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言、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互动与深入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取代传统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真正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使民族地区青少年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懂法律的一代,让他们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婷.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经验.《读与写》,2017.14(24)
[2]陈良书.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