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塔城市语言国情调查报告

2018-08-14王磊

现代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融合

王磊

摘 要:新疆塔城市地处西北边境,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该市民族众多,语言资源丰富。对塔城市的语言国情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34份。被试民族成分丰富,性别比例均衡,年龄分布合理。结果显示,当地双语(多语)情况普遍,民族融合,且语言和谐。但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濒危,例如俄罗斯族转用汉语,柯尔克孜族转用哈语,达斡尔族和蒙古族也开始转用汉语等。

关键词:新疆塔城市 民族融合 语言国情 田野调查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语言现象最丰富的国度之一”(李宇明,2008)。在中国境内,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语言多样化,属于语言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关新疆的语言国情调查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不但能够了解各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而且有利于处理好语言之间的关系,起到睦邻戍边的作用。

塔城市地处西北边陲,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塔城市内民族众多,生活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哈萨克族是当地的主体民族。根据塔城市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数据,汉族人口9.1万人,占总人口的59.4%;哈萨克族人口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4%。在各民族大杂居的城市格局之下,塔城市内各少数民族在维护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基本都兼通汉语。另外,哈萨克语不仅是哈萨克族的母语和主要交际用语,而且也成为了当地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第一语言和族际交际语言。

从地理位置上看,塔城市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从经贸往来上看,塔城市设有巴克图口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直接通商。因此,塔城市是一个边境上的商贸重镇。对塔城市进行语言调查,能够帮助了解和掌握边疆地区的语言国情,有利于“国家的各级政府对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提出正确的、科学的对策”(戴庆厦,2013)。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于2014年11月前往塔城市,对当地的语言国情进行田野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被试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封闭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内容一共包括四大部分:被试的基本信息、被试的民族语言状况、被试的汉语状况和被试对汉族学习民族语言的态度。问卷题目全部由选择题构成,其中大部分是单项选择,也有一部分是多项选择。调查时,被试只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取合适的答案即可。

这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问卷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34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8%。从被试的民族成分来看,包括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回族、塔塔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等10个民族,分布情况请见表1。

如表1所示,哈萨克族和汉族被试在本次调查被试总数中占很大比重,这与以上两个民族是当地主体民族有关。除了这两个民族以外,世居在塔城市区的其他民族人口较少,其中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和回族大多集中于市区,但这几个民族的人口数量占市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很低。另外,达斡尔族大部分聚居在市区近郊的阿西尔民族乡,离市区较近,有一些达斡尔族人民因为工作和子女上学等原因迁居市区。其他少数民族被试包括柯爾克孜族2人、蒙古族和乌孜别克族各1人。因此,各民族被试在本次调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反映了塔城市区各民族的人口比例。

从被试的性别情况来看,男女被试数量基本相当。其中,男性被试156人,占被试总数的47%;女性被试178人,所占比例为53%。

从被试的年龄分布来看,本次调查的被试涉及12~14岁的初中生、15~17岁的高中生、18~35岁的青年人、36~55岁的中年人和56岁以上的老年人五个年龄段。其中,15~17岁的高中生人数最多,占被试总数的38%;12~14岁的初中生92人,占比为28%;中年人的数量为79人,占比24%。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数量较少,分别是25人和10人,占比均不足10%。根据调查情况,这与青年人赴外地读大学、到大城市打工,老年人冬天足不出户,很难进行调查有一定的关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

塔城市民族众多,且融合程度较高。各少数民族基本上在维护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会讲汉语,有的少数民族甚至还学会了除本民族语言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与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交往密切,有些汉族也学会了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因此,塔城市的双语者,甚至多语者较为普遍。

1.汉族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

调查发现,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在塔城市普及程度极高,是当地的强势语言。当地各民族在日常交流中基本上都会选择使用汉语,汉语是最为重要的各民族族际交际语言。正是如此,市区的绝大多数汉族人不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具体情况请看图1。

如图1所示,会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被试数量极少,在汉族被试总数中占比不足10%。在仅有的这些人中,大多数会讲哈萨克语,只有个别人会讲维吾尔语、俄罗斯语和塔塔尔语。可见,由于哈萨克族是塔城市区的主体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哈萨克语的社会功能较强,已经成为除汉语以外的亚强势语言。不过,尽管有近10%的汉族被试会讲少数民族语言,但是其掌握程度并不高,基本以听说为主,而且听说水平一般,完全不会读写。根据调查时的访谈情况,在11名会讲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被试中,大部分是上学以后,受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影响,有的甚至是工作以后,跟身边的少数民族同事学会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学。因此,学习起步时间较晚、学习方式不规范,直接导致其少数民族语言水平低下。唯一一个特例是一名哈萨克语听说读写都非常熟练的被试,他从小生活在牧区,并在哈萨克语学校学习,哈萨克语相当于其第一语言,后来他又先后从事过语言翻译和汉哈双语学校校长的工作,一直使用哈萨克语。由此可见,学习起步时间的早晚、学习方式正规与否、是否经常使用这一语言,是影响当地汉族的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重要因素。

2.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传承与使用情况

(1)少数民族的母语传承与使用情况

调查发现,塔城市区的少数民族对传承民族语言十分重视,所以绝大部分人都很好地掌握和传承了自己的母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被试中,84%的人首先学会其本民族母语,而且多是小时候从父母那里习得的。可见,当地少数民族的母语忠诚度较高,母语的传承意识较强,这有利于保持各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力。

另外,有3%的被试首先学会当地的亚强势语言——哈萨克语。这部分放弃母语、先学会哈萨克语的被试均为塔塔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市区人口较少的民族被试。访谈时了解到,这种从小放弃母语而转用哈萨克语的现象与族际通婚和语言环境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市区内本民族人口较少,这些民族与当地主体民族的通婚情况十分普遍,再加上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原因,他们与哈萨克族通婚的比例较高,因此家庭语言以使用哈萨克语为主,孩子从小首先学会的就是哈萨克语。

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被试既不会自己的母语,也不会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而是转用了汉语,他们占少数民族被试总数的13%。这一部分被试(20人)主要以俄罗斯族为主,塔城当地的俄罗斯族被试基本上都是中俄混血华侨的后裔,其从小生活的语言环境就以汉语为主,所以很早就转用汉语。另外,个别达斡尔族和蒙古族被试也不会少数民族语言。访谈发现,他们是因为从小一直在汉族学校学习以及父母并没有要求其学习母语等才转用了汉语。

(2)少数民族的多语情况

调查发现,塔城市区的少数民族大多为多语民族,除了母语和汉语以外,还会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了本民族母语以外,还会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被试共118人,占少数民族被试总数(211人)的56%,占会少数民族语言被试总数(184人)的64%。被试学习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详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试是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跟同学、朋友和同事习得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可见,塔城市区各民族间的交往十分密切,不同民族在频繁的语言接触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另一种民族语言。不过,正是由于语言学习方式较为随意,缺乏系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学习,因此语言的掌握程度也普遍不高,绝大多数都是只会听说,不会读写,而且听力水平高于口语表达。

另外,从被试掌握的具体语言看,他们除了自己的母语以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以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为主。维吾尔语是自治区内的强势少数民族语言,哈萨克语是塔城市内的强势少数民族语言。哈萨克语与维吾尔语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互相学习比较容易。因此,当地的少数民族基于方便交流的主观原因而在掌握了母语和汉语以后,学会了维吾尔语或者哈萨克语。

(二)少数民族的汉语掌握与使用情况

汉族人口占塔城市区人口总数的近六成,汉语又是全国通用语言。因此,汉语在塔城市区具有强势语言的地位。调查发现,除了1个少数民族被试不会汉语以外,其余210个被试均会汉语,且掌握程度较高。具体情况见图3。

如图3所示,几乎全部被试在汉语听说方面不存在问题,95%的被试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根据调查显示,这种情况与塔城市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起步时间和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具体情况图4和图5。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塔城市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起步时间较早:65%被试在学龄前已经开始学习汉语,进入小学后,超过90%被试开始学习汉语。另外,塔城市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方式以在校接受系统规范的语言教育为主。从小学习汉语,而且学习方式正规,所以汉语的掌握程度普遍较高。

此外,我们也对塔城市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他们学习汉语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五大方面,具体包括:“自己是中国人,必须掌握通用语”(183人次选择);“会汉语便于找工作”(123人次选择);“会汉语方便交流”(118人次选择);“会汉语使得工作便利”(104人次选择)和“学校要求学习汉语”(104人次选择)。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塔城市区虽然民族众多,但是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很高,对国家通用语的认同度也很高,掌握国家通用语是其对自身的要求。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工具性动机较强,学好汉语无论对就业、工作还是人际交流都是有用的,这与访谈中被试对汉语学习的理解具有一致性。另外,从双语教育的实施来看,塔城市区的汉语教学开展较为成功,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要求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汉兼通”目标的实现。

(三)各民族对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

作为国家通用语,汉语已经是塔城市区最重要的族际交际语,少数民族对学好汉语持积极态度。与此同时,塔城市区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当地人也希望汉族能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达到加深了解的目的。

1.汉族被试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

调查发现,汉族被试对学习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积极,其中67%(83人)的被试认为需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26%(32人)的被试表示学与不学无所谓,只有7%(8人)认为无需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他们的理由主要是当地的少数民族都会汉语,汉族不用少数民族语言,也能跟他们交流,如果一定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反而是增加负担,而且学会以后的社会用途也不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漢族被试认为需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五类:团结民族、方便生活、加强人际交往、利于人身安全和便于工作。其中,团结民族是最重要的原因。绝大部分被试认为身处民族聚居区,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汉族有必要学习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除此之外,在与少数民族接触过程中,会少数民族语言有利于生活、工作和交友,这也是汉族被试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主要原因。另外,塔城市地处边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城,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有利于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增强民族间的信任感,保障人身安全。

2.少數民族被试对汉族被试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

与汉语相比,尽管少数民族语言处于弱势语言的地位,但是少数民族被试对其母语有很深的感情。调查发现,当身边的汉族被试会少数民族语言时,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被试会感到亲切。因此,对于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85%(180人)的被试认为汉族人民需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14%(29人)的被试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只有1%(2人)的被试认为没必要学习。

虽然塔城市区各族人民都希望汉族人民能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但是与汉族被试的学习态度相比,少数民族被试对此更为渴望。可见,在人口数量和语言地位上都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更希望能够得到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的理解与支持,可以用他们的母语交流,更好地表达自己。从少数民族认为汉族需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原因上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民族团结、生活方便和便于工作。

与汉族被试的理解相一致,民族团结仍然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被试主要考虑的方面。可见,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塔城市区民族众多,但高度融合。国家通用语——汉语在当地十分普及,处于强势语言的地位,已经成为各民族的族际交际语。少数民族人民从小就开始接受学校系统规范的汉语教育,几乎全部具备汉语听说能力,超过九成的少数民族熟练掌握汉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此同时,少数民族的母语传承情况较好,超过八成的少数民族都会首先习得母语,并且有近六成的少数民族在多民族接触的过程中,学会了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成为多语者。

在当地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尽管学会汉语就基本上不会遇到交流障碍,但是塔城市区有近10%的汉族人民学会了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俄罗斯语和塔塔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并且绝大部分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认为汉族人民有必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学会少数民族语言不仅有利于自身在当地的生活和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与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

综上所述,塔城市民族团结、语言和谐。随着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汉语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各少数民族对其母语传承与发展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并且已经有了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的意识,这对保持民族语言的活力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志耘.论语言保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

[2]戴庆厦.语言调查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李宇明.语言功能规划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4]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5]李宇明.中国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J].中国语文,2012,(4).

The language situation research of Xinjiang Tacheng

Wang Lei

(The College of Advanced Chinese Train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city of Tacheng,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border, bordering with Republic of Kazakhstan.The city has a large number of ethnic groups and rich language resources.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language situation of the citizens.34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340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and 334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included.The subjects were rich in ethnic composition,balanced in sex ratio and reasonable in ag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local people were bilinguals or multi-linguals,they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frequently and their languages were in harmony.But the languages of the less populous ethnic groups already had been endangered.for exanple,Russian converted to use Han language,Kyrgyz converted to use Kazakh language,Mongolian and Daur nationality began to convert to use Han language.

Key words:Xinjiang Tacheng;National amalgamation;National conditions of languages;Field study

猜你喜欢

田野调查民族融合
浅析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印章艺术风格变化的原因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普通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产物
元代科举中实行民族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洱源县凤翔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