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
2018-08-13黄天兰
黄天兰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网络 信息技术 教学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进行网络搜索,进而得到相关的提示,在思考后问题得以解决。学生由此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例如,我在讲授“多彩的图片和美丽的背景”时,由于课件准备得比较充分,图片内容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对如何制作美丽的图片和背景产生了兴趣。在教学后,学生主动地应用相关软件进行操作。我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找到了更加完美的素材,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在网络的指引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既学到了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實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网络教育时代,高中生对于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基础的信息技术指导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课,重点突出了网络在教学中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了解信息来源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我提出了把环境保护作为今天的主题,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获取环境保护的信息,再总结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些信息。有的学生说,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要身体力行,共同环保;有的学生说,通过某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到周边环境被破坏,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环境。还有部分同学说,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全球环境被破坏,导致很多珍稀生物将要遭受灭绝的痛苦,对人类本身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等。通过总结,我将以往授受式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一种发散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从多角度获取了信息,而且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网络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一种表象。通过实践,教师更能切身体会这种趋势的必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网络为高中信息技术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更应该有效地利用网络,在教学方面不断地思考和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体系下,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强化知识的整合能力。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而言,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而是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广泛,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的教育也不能仅限于信息技术操作知识的教学。在“PPT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材中的某一课作为题目,制作出课件,很多学生都按要求做好,但效果显得有些生硬。因为学生在模板里仅插入了和课本相符的文字、图片等。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如何制作出生动的课件的问题。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有动画效果展示,在相应的地方能够有解析,最好还有音乐等。接下来我又提出了将网络应用于这一堂信息技术课。在网络的大资源里,我们找到了众多的素材,采用超链接等方式,完善了之前相对枯燥的PPT课件,使新课件变得充实、美观,富有感染力,达到了网络在信息技术中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采用,顺应了当下教学形势,符合教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动能,对实现教学的时效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勇于探索新知识,加强网络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的应用。
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解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问题。“我要学”,就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有浓厚的自主探索兴趣。“我能学”,就是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念,会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我会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网络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作用以及价值是在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网络,作为一种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恰当,则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而作为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这种教学工具,把握好“度”,利用这种工具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切记不要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相东.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前景.《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20日第8版.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