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记叙文细节描写中的常见问题与指导策略

2018-08-11蔡彦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指导策略常见问题

蔡彦锋

【摘要】当前语文在中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文教学又占据半壁江山,但是作文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不少学生甚至谈作文色变,从初中作文教学来看,学生主要以写记叙文为主,但纵观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特别是对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初中生在细节描写中广泛存在叙事苍白无物、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词不达意等常见问题,为此,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五大策略:范例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赏析;学会观察,提高学生观察的动力与能力;巧用方法,培养学生描写方法的能力;善用修辞,培养学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紧扣主题,培养学生深化详略的意识。通过上述策略希翼对初中生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生 记叙文 细节描写 常见问题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78-02

一、初中生记叙文细节描写中的常见问题

(一)苍白无物:细节描写不够具体

一位学生在《收获阳光》的作文中写道:“这位母亲骑得十分小心,连我小跑都能追的上。后座的女孩紧紧抓住母亲的衣服。不久,在风的唆使下,女孩的帽子开始左右摇摆,被风吹走了。她母亲停下车,把自己的帽子轻轻盖在了女孩的头上。顿时,一股暖流滋润了我的心。”借用学生的话“一股暖流滋润了我的心”,但他们的文章却滋润不了阅卷老师的心。这篇文章都是抒情意味比较浓厚的文章,但是缺乏细节描写,内容不够生动具体,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继而难以打动读者。

(二)千人一面:细节描写缺乏个性

初一几个学生对妈妈的描写:“妈妈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头发,弯弯的眉毛写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我妈妈皮肤白净,显得十分清秀,犹如瀑布一般的黑头发,鼻梁不高也不矮。”“妈妈微笑的时候,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像绽开的一朵花。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常常仿佛带着笑意。”从以上三个学生的描写,我们发现,对妈妈的描写,不是长头发就是白皮肤,不是弯眉毛就是大眼睛,完全没有写出自己母亲特有的有别于别的妈妈的外貌。确实,在细节描写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情况。生硬单一,缺乏个性,是学生细节描写过程出现的第二个硬伤。

(三)面面俱到:细节描写详略不当

某学生《一件小事》中叙述了一个老奶奶摔倒后的情形,她旨在通过几个路人的“不扶”,来衬托一个小女孩的“扶”,以此来体现文章的中心。然而,该生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其他几个“不扶”的人,详细到每一个人的具体的长相,细化到每一个人的动作,每一个人的神态。虽然语言表达传神到位,但是详略不当却削弱了文章的中心,不利于文章中心的表达。细节描写一定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无论是细腻的动作描写,还是个性化的外貌描写,亦或者传神的神态描写,又或是能够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理的环境描写,都是为了文章的中心而存在。

(四)词不达意:细节描写表达不当

表达不当主要体现在感情色彩不当、修辞手法不当、用词不当、缺乏真实性,不合逻辑等方面。某学生在《洗藕》一文中,通过写奶奶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天去冰冷的河边洗藕的艰辛过程,体现奶奶为家庭的操劳,表达作者对奶奶的怜惜疼爱和怀念。而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奶奶用力地搓着藕上的泥,泥就像欢乐的孩子一般滚落下来。”“奶奶保持着冻得麻木的笑靥,但我觉得她仿佛刹那间年轻了十岁。”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沉郁的,而作者却在文中用了“欢快”、“笑靥”这类轻快、明亮的字眼。此属感情色彩不当。

学生作文中有这些运用了修辞的句子:“老师像打氣筒一样给我鼓劲。”“我们要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工作精神,学习他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学习他省吃俭用的良好习惯。”第一句把教师比作打气筒,性质上给人鼓气不错,但形象不美,不符合赞美老师的情感。第二句三个分的结构相似,内容也相关,可第三个分句“省吃俭用”显然是第二分句“艰苦朴素”的具体化,硬把它拉出来凑成排比句是不合适的。此属修辞不当。

一学生在《遇见》这篇作文中有一句环境描写:“每年春节前后,如同梨花般的大雪都将这座山点缀得色彩斑斓。”雪是白色的,春节前后没有其他颜色,怎么会色彩斑斓呢?显然与事实不符。还有一个学生作文上有这样一句:“‘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落英”是指落花,显然用在这里和“杜鹃花开得正盛”矛盾。此属用词不当。

学生作文《遇见》里写到,自己独自爬上有两三厘米厚的积雪的山,遇到了山里住着的一户人家,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如仙境一般,白雪皑皑的大山,那朴实淳厚、不设防的村人,那随性妄为,想去就去了的天真,如今都已不再常见。我很庆幸,在少年时有过这么一段梦幻般的奇遇。”这篇文章从构思到语言都很美,但是美得不真实,感觉在编《桃花源记》一般,很容易让读者觉得太虚构,不符合现实。这属于过度想象,缺乏真实感。

要解决记叙文细节描写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题诊断,显得特别重要,以此为依托,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二、改进初中生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指导策略

(一)范例教学:精选典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赏析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对立起来。阅读教学过程,往往注重分析文章的字、词、句、主要内容、中心等,而忽略了从教材中提炼有利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又是阅读的检验,两者是相铺相成的。所以教材是很好的学习写作的例子,要教会学生在叙事作文中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我们教学中用好教材,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赏析教材中的细节描写,继而引导学生去品味、去体验、去感悟、去丰富,再学会模仿运用,运用,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在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一段后,引导学生学会用细化动作的方法,来体现一个过程。而学习了关于老师读书时候的动作描写,则可以引导学生用连贯性的动作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或者内心状态。

依托教材学习细节并仿写,是一个读写迁移的过程,教师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细节描写的教学资源,又要启发学生去概括总结,继而推进细节描写的读写迁移,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细节描写训练,对六种细节描写进行专项、专题的细致教学。

(二)学会观察:培养兴趣,提高学生观察的动力与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先生也强调:“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据说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首先教予的就是学会观察。某次,福楼拜让莫泊桑以牛车为对象,写七篇不同内容的散文以此提高观察的能力。最后莫泊桑经过用心的观察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小说家。

学会观察,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的珍贵内驱力。因此,提高学生观察人物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的兴趣。笔者会布置有趣的作业,提高学生观察的动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要学会看,看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学会听,听人物的语言,语气;学会想,由此及彼地联想;学会感,体会自己的心理感受。要引导学生观察后,选择人物具有个性的方面来写。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不是说要全盘展示,面面俱到,而应该反复斟酌后进行取舍。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描写的方法。无论是抓住特点,体现性格的外貌描写,还是凸显细节的动作描写,亦或者张扬个性的语言描写,或是符合年龄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都能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三)巧用方法:综合使用,培养学生描写方法的能力

在教《最后一课》时,引导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分析、赏析细节描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用了那些描写方法?有哪些作用?“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上学路上的景物描写,显示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贪玩的性格特征。为后文所表现的懊悔、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而“普鲁士士兵正在操场上练兵”则暗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的社会背景。文中对小弗郎士出色的心理描写很成功地塑造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从“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到“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再到“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一系列变化的心理描写,充分体现了小弗郎士由一个贪玩、天真的孩子,到成熟、爱国的孩子的转变。文中还通过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物内心深切的悲哀和痛苦,已经对祖国深厚的愛。例如,对韩麦尔先生衣着的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这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看出韩麦尔先生对这节课重视和严肃。“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着”等系列动词充分体现出韩麦尔先生对亡国的悲愤、沉痛。通过课文例文的引领,向学生介绍“精工细笔,描摹刻画”的写法,让学生意识到,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以上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的方法,穿插进人物细节描写的训练。例如《美丽瞬间》、《平凡小事》等为题描写一个触动心灵的细节。

(四)善用修辞:表情达意,培养学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的细节描写离不开词语的用心锤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让细节描写更加传神,可以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表现力,从而使抽象的文字情感化成一个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我们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大家的文字都运用生动的修辞而文采斐然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教材为范本,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学会赏析这些句子,感受运用修辞进行细节描写的魅力。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描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动作和行为,传神的写出了在儿童心里,这些虫呜鸟叫有着无穷乐趣,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妙世界,感染着读者。“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和颜色,既写出了作者摘到覆盆子的得意之情,更勾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覆盆子一定是很好吃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中运用修辞来进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表现主题我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魅力:既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更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五)紧扣主题:适当安排,培养学生深化详略的意识

紧扣主题安排细节的详略轻重,突出中心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详略安排适当。能够直接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做到详尽、细致、生动的描写。而不是直接体现文章中心,或者仅仅作为比较交代的材料,则要略写,少用笔墨、概括性叙述、简单交代。如果次要的内容详写,或者主要的内容略写,都不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容易中心不突出,情感不真挚、形象不鲜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扣主题来安排细节的详略轻重。首先,要依托教材,利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叙事作文中,细节重要应该放在表现人物形象的事件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品德或者表现作者情感的环节上,其次,依托教材学习了叙事文细节详略安排的后,还应该通过具体的指导课进一步深化详略的意识,巩固详略的方法。例如杨绛的《老王》一文,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老王》中写了关于老王的哪几件事?哪些事情详写,哪些事情略写,作者杨绛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确。文中略写老王为我们送冰、车费减半和送默存去医院不要钱,详写了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如此安排,是因为作者通过本文,想体现老王的善良、纯朴、知恩图报的品质,以及自己的愧怍之情。而最后一件事情,无疑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一中心。通过教材中的具体例子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确叙事文细节描写的原则:紧扣文章的主题来安排详略轻重。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指导策略常见问题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