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在乡村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

2018-08-11符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语文教学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本文阐述了乡村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 乡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12-02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处理好自主和主导的关系好的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主导和自主的关系。主导是手段,自主是目的,通过主导养成自主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既是领导者,确定核心话题与研究方法,引导发展方向;又是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一起一次次完成由生疑到解惑的过程;还是示范者,必要的时候现身说法,展示自己的专业魅力和个人智慧;更是监督者,督促学生养成静心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在老师的主导下,学生才会真正学会自主学习,他们解读文本的质量才会逐渐得到提高。2.创设适宜的自主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智慧的生成、思维火花的碰撞、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据了解,许多差生阅读能力差的原因很多,其中课堂学习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遵循客观活动规律,教会学生解读方法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即使一些知名教师上公开课,事先不和学生见面,文本内容课前几分钟才下发给学生,课堂上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因为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字词句篇的疑难问题等对解读文本是大有裨益的。

2.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有差别,有多方面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并多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增强其自信心;深奥复杂的问题让优秀生回答,并让他们介绍自己解读文本的方法,以带动其他同学的提高;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可以多加鼓励,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也得到提升。

3.保证解读时间,让学生静心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感悟。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学生对文本还没有静心品味,就开始交流;还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总是齐读、指名读,对有益于思考的默读用之甚少。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品味感悟,长期下来,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共同提高师生的语文文本解读素养

1.深入感悟中挖掘文本的深度文本是一个意境体系,它由言语、结构与技法等有机地构成,也由情感、思想、精神等立体地支撑起来。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教学的高效程度。倘若我们对文本总是满足于肤浅的表层解读,浮光掠影地走过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自然而然也变得肤浅,那么,我们怎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怎能实现“用语文教人”的意义?因此,追求文本解读的规范化,首先我们要将文本读懂、读深、读透,深层地关注文本精神和文化层面,要善于利用文本创设思考之境,聚焦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拓展他们的思维疆域,提升他们的心灵境界。

2.与书籍为友,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陶行知先生说:“读书多,则积累实;积累实,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也。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的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多读书,教师要博览群书,和学生共同成长。可以多读些文学批评方面的书,学习名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无论对于教师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只要坚持不懈,终能乐在其中。

3.从涵泳语言,玩味文字中凸显文本的韵味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习得语言,发展语言。解读文本时,我们一定要注重对文本中典范语言的揣摩、赏析,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之所在,从而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通过字斟句酌的品味、沉淀中提升对文字的敏感性,获得语言的智慧。文本是語言文字生命的集合,也是语言训练的依托。在追求文本解读规范化时,我们就应该浸润于语言文字之中,“字字未忽宜,语语悟其神”,不仅要善于抓住语言的品味点,凸显文本的别样韵味,还要抓住文本语言的迁移点、空白点,体现语言实践的价值,从而努力做到“意”与“言”两者皆得,为我们的语文课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4.从融合视界,观照需要中增强文本的童趣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尊重文本,还要尊重儿童,将自己的阅读视界趋近于儿童的阅读视界,从儿童的思维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让文本真正成为儿童语言智慧与精神成长的“食粮”。教师在追求文本解读规范化之时,也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充分关注儿童的现实心态、儿童的真情感受、儿童的思维方式,增添文本的情趣,让文本成为儿童生命中的一部分。

5.从链接材料,拓展阅读中丰富文本的内涵在解读文本时,一方面要走进文本细细研读,另一方面要走出文本拓宽视野,寻找到相关的其他文本,并充分利用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不断吸纳、拓展原文本以外的语文因素,形成更为鲜活、更为广阔的“文化地带”,让文本不再是小小的“水洼”,而成为一片浩瀚的“大海”。

6.从与时俱进,创新解读中重构文本的意义文本的意义不是一个恒量,而应该是一个变量。所以,我们追求文本解读的规范化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对一些“老课文”的解读,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应积极主动地对文本作重新解读,发现、创造、增添文本的新意,竭力构筑符合时代主流精神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晶.整体感知与文本细读[D].河南大学,2013.[2]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符斌(1971—),男,广东省湛江市人,湛江市南三镇中心小学。职称:小学一级。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