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诊断的职业能力导向实践教学改革
2018-08-11雷金美
李 莹,雷金美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自2015年起,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护理职业教育为例,如何构建护理综合实训学习情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嵌入职业能力培养,逐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成为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持续建构知识体系能力,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时,能主动适应、持续发展,真正成为一名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1]。
1 高职高专护理综合实训面临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不相符,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唐红梅等[2]调查300家医院发现,高学历护士极缺,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医院对护士学历层次的需求依次是大专(45%)、本科(43%)、硕士(7%)、中专(4%)和博士(1%)。因此,满足我国临床护理岗位缺口的主力军仍旧是高职高专护生。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院护理岗位逐步细化,现有的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显然与之不符。大部分专科院校、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仍旧沿用本科院校模式或仅稍做修改[3],缺乏专科化,未能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没有体现“以服务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2]。
1.2 教材滞后于学科发展,浅层次校企合作影响了实践教学
护理专业医学基础内容以人体结构、生理病理为主,而有关职业病、劳动卫生和社会医学、法律法规的知识相对较少;专业课程多按临床医学分科或人体系统划分,社会学、礼仪、人际交往与沟通、团队协作等知识未被重视,护理专业特征不明显。实训教材多按护理技术操作程序编写,对护士职业能力培养不足。而我国现阶段校企合作刚刚起步,尚处在浅层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无法一蹴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1.3 考核评价体系不能有效评价职业能力
目前护理岗位除要求学生具有基本护理技术外,还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病人评估、病情观察与应急处理、健康教育能力等。现行护理职业教育实训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模式单调、评价内容片面[4],多以护理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考核指标主要涉及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效果评价等,而有效沟通能力、病人评估与病情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等没有涉及。考核评价体系中终结性评价比例高,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比例低且评价指标简单化,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明显不能有效评价职业能力。
1.4 信息化教学和翻转课堂对传统授课形式造成冲击
职业教育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精品课程资源的陆续建成,各种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入高职高专课堂,移动学习日渐普及。这对传统授课形式造成了很大冲击,对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招生规模大、大班授课等因素限制,高职护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局限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基于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微课制作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线上网络课程资源不多且点击率低。
2 诊断式教学设计在高职高专护理综合实训中的应用
有学者指出[5],诊断式教学设计是着眼于诊断的一种处方性教学设计,涵盖教学背景、目标、内容、组织、策略和评价六大系统,对教学系统及其基本要素全面准确的诊断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实现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是诊断式教学设计的宗旨。在此基础上,我校打破学科界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新构建护理综合实训教学,具体见图1。
2.1 分析岗位需求,确定高职高专层次综合实训目标
图1 护理综合实训诊断式教学设计
我们借实习教学检查之机进行调研,开展实习带教教师座谈会、实习生代表座谈会,了解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工作1~3年的护士为主要对象,调查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高职高专层次综合实训的主要目标。
2.2 加强校企合作,变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收集临床典型案例,建立综合实训教学案例资源库,开发校本教材。将临床案例转化为教学用标准化案例,变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护理程序模式”实训教学。第一站点的工作任务为入院病人的评估;第二站点的工作任务为首优护理诊断的判断及护理计划的实施;第三站点的工作任务为病情观察能力考核,当病情出现变化时学生能够正确评估病人,制订新的护理计划并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防护、礼仪与沟通、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等综合性知识,使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接轨。有研究表明[6],在校期间进行系统职业防护教学能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伤害,值得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推广。
2.3 开展教学诊断工作,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2.3.1 开展教学诊断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学诊断的一般模式是“发现困难—准确找到困难所在—寻找产生困难的原因”。(1)课前诊断:落实课前预试讲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学情,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进行试讲课。组织内科、外科、急救、老年护理、基础护理、护士人文修养等课程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PBL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站点式学习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创设的典型个案护理为教学背景,进行课前试讲。这能使教师熟悉实训课授课方式,同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统一实训带教标准,打破学科限制,充分体现教学的职业性。(2)课中诊断:教师建立“授课堂记”,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授课堂记”中,教师对实训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参与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或体会等进行分类记录。一方面建立学生过程性学习档案,一方面对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反馈、修正,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同时激发教师发现问题和研究意识,发掘教学特色,促进教师成长。(3)课后诊断: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诊断交流,实现综合实训教学的交互式上升与改进。实训课结束后,所有教师再次进行集体备课,总结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其成因,探讨影响实训教学的因素,提升对实训课堂的掌控能力。
2.3.2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明确目标取向的评价:依据岗位能力确定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专业化教学。如护理专业、助产专业、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的实训项目中,具体教学目标设置略有不同,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挂钩。(2)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技能、情感3方面进行考核,包括课程出勤、课堂讨论、课堂纪律、小组参与程度与贡献程度、实训报告、组间或组内实训表现点评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堂记”中适当进行记录评价。(3)丰富主体取向的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实习/见习带教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互为补充,甚至可以加入病人评价,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公平、公正性。同时,这也改变了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定式,培养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2.4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加强课程领导力
综合实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专人负责站点教学目标与任务、实训内容与步骤、注意事项制定、诊断与改进。课程资源则由课程负责人不断收集、整理,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并不定期在移动学习平台的知识拓展板块推送临床新进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实训项目组教师组成研修共同体,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提高课程领导力[7]。
3 对基于课堂教学诊断的职业能力导向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诊断效果的方法
(1)建立快速的实训教学反馈机制是课堂教学诊断的前提。借助学习平台创设讨论区方便学生反馈,实训前集体备课促进教师间交流,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随堂记录反馈等,有效保障了课堂教学诊断的高效实施。
(2)让课堂教学动起来,学生真正“做中学、学中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诊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则分析学生参与程度、参与效果,多应用激励性言语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课堂掌控力,实现师生“双赢”。
(3)常规性教师间课堂教学诊断交流是深化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专兼职教师通过定期座谈会、微信群以及移动教学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长处,提高护理综合实训效果。
(4)开展站点轮换式学习,精心设计各站点的学习任务,多站点实训同时进行,可以减少实训用物投入、降低教学成本、弥补带教教师少的不足,并且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工作过程,培养学生护士核心能力[8]。
3.2 职业能力导向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
(1)“双师双能型”教师相对缺乏。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的教师,通常承担一门专业课的全部教学任务,涵盖临床多个系统疾病,很难做到既全且专。学校专职教师进行临床综合实训带教,往往只承担授课班级的带教,而平行班级之间的交叉带教相对较为困难。来自临床的兼职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护理技能过硬,在实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相对欠缺。因此,如何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保障综合实训效果最大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2)实践教学投入与设备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无法一蹴而就,且目前招生人数较多,学生见习、实习时动手机会少,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仿真教学的普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在真实临床情景中快速实现由护生到实习护士再到低年资护士的角色转换。然而,仿真设备的生均使用率相对较高,造成设备耗损严重,教学投入加大。
(3)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与量化对课堂教学诊断的影响。我国传统课程评价多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指标与权重不统一,而国外更加侧重评价指标的量化,这也对护理综合实训课堂教学诊断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包括信息设备落后,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等。
密切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从课堂教学诊断角度出发,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值得每一位职教教师不断深入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