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以中职助产专业部分课程为例
2018-08-11雷晓靖李斌生郑智嘉
周 清 ,康 萍 ,雷晓靖 ,李斌生 ,郑智嘉
(1.龙岩卫生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2.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近年来,教育部、行业学(协)会等组织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化比赛逐渐成为常态,各校不惜投入重金制作参赛作品,这不但耗资、费时,对技术要求高,对一线教师来说难度很大,而且作品多用于比赛,不适用于日常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设实用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从大着眼,从小入手,以点带面,并不断探索完善。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经过反复实践,同时与当地三级乙等医院重点学科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库,以中职助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先行,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1 应用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
1.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环境
1.1.1 国内高度重视 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提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关键。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要求一是落实重点任务开发精品课程,集成通用主题素材资源,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行课题项目申报制度。2012年中央电教馆公布确认全国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2016年9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遴选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的通知》发布,足见国家层面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度重视。
1.1.2 国外普及率高 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近80%的教室连通了网络,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化平台教育的转变,并力争在2018年前使全美99%的学生享受高速网络服务[1]。英系护理教育以澳大利亚为例,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护理和助产教育[2]。
1.1.3 实践研究不足 王莹等对我国2011—2016年翻转课堂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145篇论文中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五大方面,应用领域主要在高校和中小学,未涉及中职助产专业[3]。齐石玉对2012年以来关于翻转课堂的中文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涉及中小学及职业教育的文献相对匮乏,比较分散,缺乏完整的体系,同时认为广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尝试将“以学生为中心建构知识”理念应用于翻转课堂[4]。
1.2 医学类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状况
目前,我国医学类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相当薄弱,可检索的文献几乎为零[3],翻转课堂应用研究也为数不多[4]。国内的研究现状是: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关键词输入万方数据库检索,前150条检索结果中共2条涉及医学,其中一篇为李琴的《信息技术下医学微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系单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同样的方法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前300条检索结果中仅9条涉及医学,其中何燕文等的《卫生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为例,仍然是单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吕志钢等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网的设计》系五年制高职教育研究。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医学”为关键词输入维普网检索,前100条检索结果中仅1条与医学相关,即李勇的《以护理专业为引领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实践探索》。由此可见,我国中职医学教育相关研究甚少。成秀丽对2005—2015年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涉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多样,侧重于资源设计与开发,而对于资源的应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融合研究较少[5]。
1.3 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状况
2015年以来,我校分期投入600多万资金用于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在校学生每人有一个登录账号,可免费无线上网。全校教室安装一体化电子白板,同步完成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建设,建成外科护理学精品课程一门,其他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渐提升。基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定期下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信息化资料,但这些资料散落在各学科教师手中,未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因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非常必要。
2 应用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目标、对象与实施
2.1 研究目标
应用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注重两个“便于”,即从便于中职医学生学习的实际角度出发,从便于绝大多数教师能达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角度出发,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构建由一个专业部分课程向该专业所有课程及全校各专业课程辐射的创新型、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最大优势,即教学资源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的中职医学教育教学,提高办学质量。应用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最终要实现3个目标:使教师变经验型教学为学习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学科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研究型教师;使教师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开发适合中职医学生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水平;引导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2 研究对象
开展实践研究过程中从本校实际出发,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注重“四性”,即可行性、差异性、参与性与客观性。鉴于我校助产专业每年招生数为100~150人,分为2~3个班级,同一课程通常只有一名教师,因此教学资源建设更具可行性,避免了教师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参与性。我们选择助产专业一年级语文、英语(全学年课程,2~4节/周)以及二年级妇科护理、儿科护理(一学期专业核心课程,4节/周)、外科护理及护理学基础(全学年专业核心课程,4~6节/周)共6门课程,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2.3 研究实施
2.3.1 数字资源分类 研究过程中将数字资源主要分为3类:微课、视频、PPT与同步习题。微课由任课教师自主录制;操作视频来源于医院手术过程中设备自动保存的或教师实训教学中实时拍摄的视频;PPT与同步习题均来源于教材,任课教师进行个性化修改,不涉及知识版权及其他法律问题。
2.3.2 研究步骤 在学习平台上建课,对使用的教材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点选取,根据教学资源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上传数字化资料到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督促学生完成网上讨论任务和题库题目等,最后进行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教改实践总结分析。以妇科护理部分章节为例,数字化教学资源点选取见表1。
表1 妇科护理章节数字化教学资源点选取
2.3.3 研究软件支持 包括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学习通手机App,录屏软件,智能手机。
3 应用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依据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6]。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信息化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3.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来解决问题[7]。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开展自主学习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8-9]。
4 应用型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数字化学习平台研发逐渐趋于成熟,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作用是一个关键问题。任何一所学校已建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果缺乏教学资源库的支撑,就不能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为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建设校本资源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迫使我们主动思考如何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使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因此,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
5 应用型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学者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但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材问题,即如何恰当选取资源点,辅助学生学习;二是呈现方式问题,比如利用微课、图片、习题形成线上线下学习的混合,而不是重复;三是如何设定讨论任务点诱导学生进入平台讨论发言问题;四是微课录屏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比如音效、图像等;五是与临床一线知识的衔接问题,临床技术往往优先于教材内容,由临床一线采集的操作视频所呈现的内容与教材不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