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留守生“感恩”与“立志”的特殊教育

2018-08-10杨晓锋刘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感恩立志留守儿童

杨晓锋 刘辉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引起农村很大比例的青壮年农民外出离家打工,他们的子女只能被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这样一批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不能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伴,长期缺少家庭教育,缺少良好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他们的情感教育是无论如何无法弥补的。不但教育缺失,这些留守儿童还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叛逆心理、孤独自闭等等。这样一来很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将来身心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还有可能逐渐变成社会性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学会立志,这一重任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儿童;感恩;立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92-01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教育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1.道德危机。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与父母的充分交流,学习生活都缺乏模仿对象,使得儿童缺乏父母正确的榜样引导,如果错误的行为与观念没有得到纠正,会使其养成难以改正的品德与习惯。

2.情感缺失。

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存在较大代沟,老人对于儿童的情感需求了解较少,减少外界接触,易诱发儿童的性格缺陷。

3.观念偏差。

常年外出的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忽视子女学习的状况屡见不鲜,导致儿童在价值观与道德观上存在偏差,影响其健康成长。

4.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转变为心理障碍,影响人际交往显著。另外,留守状态下家庭教育的缺乏也受到家庭教育的时间、家庭成员知识水平与教育方法等限制。

二、加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1.学会感恩父母。

调查表明:外出打工农民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能赚更多的钱,更希望子女进城入学,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出息,而将子女留在家乡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诚然,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亲和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都渴望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受,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又饱受着思念的煎熬。他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了赡养老人,为了养育子女。作为留守儿童,要理解父母的艰辛,感谢父母为家庭所作出的牺牲,而不要认为他们是丢下孩子不管而只顾自己在外享清福。

2.知道感恩学校。

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了联系卡制度、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3.尝试感恩社会。

留守儿童要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因为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问题,他们协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由学校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和义务,让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和关爱。公安、司法、法院和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

4.学会“立志”。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甚至有专家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

三、改善留守儿童感恩与立志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三维关系,奠定感恩基础。

家长,学生,老师的关系一定要优良,老师和家长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两个重要量,先通过叫家长学校学习探讨,拉近了家校彼此间的距离,使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之间有了更好的沟通与学习的机会,也使家长能够更客观地了解和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家长通过参加学校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错在哪里》讲座,我明白了我的这种做法违反了孩子成人成才的规律,学习不能靠强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而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此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从培养能力、兴趣着手,在孩子表现有所进步时,积极给予鼓励,不再强迫和斥责孩子,逐渐让孩子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现在,孩子每天到家都能愉快地独立完成作业。成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成人基础上的升华。

2.立足课堂,让课堂绽放感恩光彩。

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在上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句感恩的名言,或一篇关于感恩的诗歌等,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使感恩的种子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的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3.注重活动,践感恩之行。

感恩教育通过课堂内化于心,通过活动,彰显于外。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显示出勃勃生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以“感谢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书信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等教育影片,要求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举办“我与凡卡做比较”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时,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并献礼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展现兴趣。

4.名人名言指导他们立志。

马克思的伟大目标,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結尾部分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守儿童本身缺失了家庭教育,这十分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因此学校教育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而学校教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教书”的层面,更多的是“育人”的层面,育人即应当抓住情感教育的主线,感恩教育是儿童时期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学校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实践中利用一切时机进行渗透性感恩教育,帮助学生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心中开满感恩之花,让这群祖国的花朵未来盛开的更加鲜艳夺目。

参考文献

[1]李霞.留守儿童感恩品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静.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课外阅读,2013.

[3]常青青.试论当前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不足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感恩立志留守儿童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苏梦飞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