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画语言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思维训练价值

2018-08-10谢蕾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

谢蕾

【摘 要】整本书阅读指导应关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以图为媒,巧妙利用图画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很好的途径。学生通过画人物关系图,提升了思维的系统性;借助画故事情节图,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依靠画文本插图,提高了思维的独创性。画图帮助学生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促成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其建构属于自身的独特的阅读语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图画语言;思维训练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优秀书目推荐,优秀章节朗诵、表演,各类竞赛考查……这些指导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深入研究,它们最终指向的是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学生的阅读体验还是以碎片化为主,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发展很难有质的飞跃。要发挥好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图为媒,巧妙利用图画语言是一条比较好的策略。

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它简单、形象、直观,借助颜色、线条、图形、符码等媒介,帮助学生进行认识和思想等主观意识的表达。画图可以让学生学会快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转换信息,发挥想象和创意,将抽象的文字幻化成形象的图像,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可以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整合、探究、表达提供操作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其整体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阅读语言。

一、画人物关系图,关注思维的系统性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整本书大多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复杂。阅读指导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清文本中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并梳理这些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画人物关系图,是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比如《青铜葵花》中,除了最主要的人物青铜、葵花外,还出现了青铜的奶奶、爸爸、妈妈,葵花的爸爸,葵花的同学翠环、秋妮,嘎鱼和他的爸爸、妈妈等。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些是主要关系,哪些是次要关系?这些都可以用连线成图的方式,把内在联系标注清楚。有了这样一张人物关系图,学生便一目了然。特别是当文本中出现同名同姓或名字相近的人物时,人物关系图起的作用就更大了。如《青铜葵花》中,出现了两个名字相近的人物:青铜、青狗。借助画人物关系图,学生清楚地发现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物,是在刈草的过程中认识的两个小伙伴。一旦厘清了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学生就能把散落在各个章节中的人物串联起来。初步读懂文本内容,自然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读完文本后,每个人物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教师请学生在已经完成的人物关系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表达自己对于某个人物的整体感受(如下图)。有学生用明亮的金黄色来标注青铜,在他眼里,青铜虽是哑巴,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有声音的,他的心灵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他对葵花的关爱就像阳光般温暖明媚。当一张色彩绚烂的人物关系图完成时,学生对于文本中人物的理解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他们发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暖色调的。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关系图中出现的角色有什么共同点,与这个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有什么联系,与作家曹文轩的文学主张又有什么内在关联。学生很快就悟出作家曹文轩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在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之后,依然保有着美丽、纯真、善良、爱和希望。这一简单、便捷的操作,为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搭建了视角转换的平台。

学会画人物关系图,为学生以后阅读篇幅更长、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简单易学的方法。不管人物有多少,关系如何复杂,学生都能梳理得清清楚楚。在利用人物关系图进一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从零散认知走向整体认知。认识更为完整,更具穿透力;思维更具条理性和全局性。

二、画故事情节图,关注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目前阅读的整本书,大多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按照记叙的顺序将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梳理文本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叙事的线索。

在阅读《青铜葵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完成人物关系图的基础上,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故事情节图。如抓住主要人物青铜,按时间顺序,从大麦地失火从此失语、小河边放牛初遇葵花开始画起:他为了让葵花上学,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故事情节通过线条、符号连接起来,能帮助学生把散落在各个章节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建立起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在进行《青铜葵花》的阅读交流时,学生可在小组内展示各自完成的故事情节图。当不同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整本书的线索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几条线索的交叉点,正是文本情节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学生阅读的深入点。例如,因为蝗灾,村子里闹饥荒,嘎鱼一家误会青铜偷了他们养的公鸭。学生绘制的情节图中好几条线索都集中到了这里,此处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人物形象鲜明。从这个交叉点入手,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一事件中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了解这一故事情节对文本中人物的命运、性格的形成起到的关键作用。这样能有效地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单一、封闭的现状,迫使学生打开思路,转换视角,去探索多样的方法和结论,把文本读深读透。

指导阅读《青铜葵花》时,教师还可请学生根据绘制的故事情节图思考,同一个人物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有哪些。如书中的嘎鱼,家里养鸭,有钱、顽皮、淘气,一开始与青铜、葵花作对,后来回心转意,帮助葵花躲藏,给青铜、葵花送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因、外因。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学会立体地把握人物的形象,拓展了思维的深度與广度,提高了阅读质量。

通過绘制故事情节图,学生以人物为中心,串起故事的主要情节,清晰地把握文本的叙事线索。这对于学生阅读整本书,特别是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多线索文本,起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利用故事情节图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从表面现象入手,抓住事情的本质及相互关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点面结合地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促进思维的深刻性,使阅读行为向纵深推进。

三、画文本插图,关注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读过一本书之后会对书中的人、事、物、景产生一种直觉感悟,这种感悟是尚处于模糊状态的阅读体验,而这份独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是非常珍贵的。如何让学生模糊的阅读体验逐渐清晰起来,让别人能看得到他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思维活动?我们不妨采用让学生给文本配插图的策略。

《青铜葵花》这本书中,有多处精彩的环境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自然环境描写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在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时不可或缺。在这些环境描写中,具有表现张力和情绪感染力的情节也不少。读完这本书后,教师请学生试着为印象最深的某个情节、场景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插图,借此学生将不可见的思维过程转化成可视化的阅读成果。

学生为《青铜葵花》配的插图精彩纷呈,每张图都体现了其独特的阅读体验。他们关注不同的故事情节,有的描画了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清凌凌的小河、放牛的两个孩子;有的描画了葵花爸爸创作的雕塑作品——用青铜做的葵花……哪怕关注的是同一个情节,学生也用不同的画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对于青铜把读书机会让给葵花这一点,有的学生画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摸红银杏的场景,有的学生则描绘了青铜牵着牛送葵花上学的温馨画面。一幅幅各不相同、丰富鲜活的插图,是学生在深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将人物、情节、环境融为一体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画面的再现,是每个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真实表达。

完成了文本插图后,教师还可以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阅读感受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进行全新的表达。有的学生给精心绘制的插图配上文字说明,图文并茂;有的学生为文本设计精练的颁奖词;有的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文本;有的学生采用给文本主人公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书写着内心的独白。最后教师将学生完成的各种图文并茂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学习。

动手为文本画插图,帮助学生实现了作者、文本、自身之间的深入对话,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真正实现了个性化阅读。在将插图内容和语言进行对照、转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与提升,阅读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以图为媒,巧用图画语言,推进整本书阅读,对于塑造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言,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策略。

(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214000)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
让“中间地带”不再被遗忘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铸造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
静等花开: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例谈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重视思维训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预习笔记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