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等花开: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例谈

2016-12-30李晓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李晓霞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现状剖析,效率低下的学习促使教师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环境和空间”,对师生的课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学生“思维之花”就会尽情绽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思维训练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欲望,适时加以指导,学生的思维这朵奇葩一定会越开越美,数学课堂也一定会更加精彩。

一、当前课堂教学经常在做“夹生饭”,令人担忧

数学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主阵地,是学生思维放飞的乐园,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可是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能看到以下场景:

场景一,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

场景二,学生还没来得及充分表达,教师就迫不及待地“终审判决”;

场景三,学生还没来得及动手实践,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要学生总结规律。

这样的现状比比皆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会根据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容量,来确定每个教学节点的教学时间,这就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对新知的自我感知、理解、构建和熟练掌握所必需的等待时间。

二、效率低下的学习促使教师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环境和空间”

当学生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对问题不能及时做出回应时,教师或是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是自行出示结果,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中师生交流的质量明显降低。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要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思考时间。课堂教学中留用“思维的环境和空间”对师生的课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思考问题时间延长、回答问题时间延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提高,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现象减少,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率大幅增加,课堂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学生“思维之花”就会尽情绽放。

1.教学时合理采用“留白手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发散学生的思维就是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因此我采用“留白手法”。“留白”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特有的技法,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体验的空间。

例如:有一天的数学课,(1)班按计划在课堂上完成了的作业本的配套作业;(2)班出了点小状况,作业本的配套作业只能留到了课外时间完成。

两班作业批改后,结果有些意外。

15元钱可以买3个布娃娃,我想买4个布娃娃要付多少钱?

解法一:15÷3=5(元),4×5=20(元)。

解法二:15÷3=5(元),15+5=20(元)。

解法三:15÷3=5(元),5+5+5+5=20(元)。

(1)班只出现了第一种解法,而(2)班却较多地出现了三种解法。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因为,(1)班作业的时间短,并有老师较多地暗示和规范提醒显然这两班孩子的差别是思考的时间不同,后一个班由于有更多的时间,使学生能慢下心来品味题意,并在没有过度暗示和规范下,自主探索,学生真实的思维之花竟然独立开放。

“留白手法”的意义就在于让教师精讲、有意义地引导,能预留给学生一点独立思考、自主调试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在“松”与“紧”的结合中,用学习饥饿的心理需求,激活思维,使之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带领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实现学生创新的思维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例如(整时的教学):

小明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7时起床。他一共睡了几小时?

一些学生提出了“数”的方法:即从21时-22时是1小时,从22时-23时又是1小时……一直到早上7时,一共经过10个小时。

还有一些学生提出了“算”的方法:即用24时-21时=3小时,3小时+7小时=10小时。

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演示将时针按顺时针方向拨动一圈,从而将题目进行一个动态的呈现。

学生马上想到可以用12-2=10小时。原因是时针在钟面上转一圈是12小时,现在从“9”转到“7”,只有2个格子没有走到,我们用12小时减去没有经过的2小时(7:00-9:00)),就是睡觉的10小时。

回看这首题的三种解法,前两种解法是常规思维,而第三种解法则是一种简洁而不失灵动的思维。当学生发现“数”和“算”两种基本方法后,老师并没有停止这道题目的教学过程,而是将钟面的时针进行一个动态的呈现,也正因为这么一“动”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的第3种奇思妙想的方法,真是风铃唤醒思维花。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