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刍议
2018-08-10邱丽娟,陈江文
邱丽娟,陈江文
摘 要:作文教学“事倍功半”让人忧心,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浪费在无效教学的时间太多。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教学目标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创新习作评改模式,努力构建作文有效教学。文章就如何构建农村小学作文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2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常规课题“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方式实践研究”(2016XB6514)成果。
作者简介:邱丽娟(1972—),女,福建龙岩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小学小组习作评改;
陈江文(1969—),男,福建龙岩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小学小组习作评改。
一、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1.明确学段习作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各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教师仔细阅读、对比,就会发现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梯度。以中、高学段的目标为例,新课标对“观察”分别提出“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的要求;对“修改”分别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的要求。除此之外,新课标对积累、对表达感受、对应用文、对习作速度的要求都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各阶段的习作教学目标娴熟于心,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降低要求,也不随意拔高,让习作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2.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目标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环节生动、吸人眼球,特别钟爱一些能给视觉或听觉带来冲击力的图像、视频或声音,以为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其实,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点,就不算有效教学。如一位年轻教师在执教《父母的爱》中,在第二环节打开习作思路时,她花了五分钟让学生看母亲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的视频,虽然视频很感人,但笔者觉得这个视频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习作的思路并没有因为观看了视频而被打开。并不是说这个视频不可以用,评课中,笔者建议对这个视频的呈现时机作一下调整,可以在指导学生如何把内容写具体时,将其作为一个抓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看完后让他们静思默想自己的父母在什么事中也是如此这般细致,注意回顾每个细节。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创设最佳习作情境
适宜的情境能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将学生带入最佳的习作境界,文思泉涌,不吐不快。以问题创设情境,省时高效。如六年级上册《根据图片报道编故事》习作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真实的故事,想听吗?(想听)——出示新闻报道。问题2:听了这个故事过瘾吗?(不过瘾)——老师也觉得不过瘾,可是新闻报道这种体裁决定了这段文字简明扼要,不过,这样倒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问题3:想听精彩的故事吗?(想)——要听精彩的故事,我们自己来编。问题4:我有一个担心,如果按新闻报道这个框架来编,大家编的故事会不会千篇一律?(有可能)——大家编的故事一样就无趣了,我们应如何避免,谁有招?此时,屏幕出示富有鼓励性的话: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说,48个作者就只有一个 。(让学生填自己的名字)刚开始学生还略带羞涩,笔者让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样学生创作的欲望被适时地点燃,跃跃欲试,纷纷支招,畅所欲言,课堂的参与度空前高涨。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所说的方法进行整合,得出结论:想情节,进行个性表达,就可以避免千篇一律。
2.进行师生平等对话
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那种“传道受业”的教学姿态,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平等才能构建和谐的对话情境,才能让学生们“我嘴说我心”。如一个年轻教师为了参加区级习作评优公开课,试教《我敬佩的一个人》,她罗列出六个写作的素材:为孩子撑伞却淋湿自己的爸爸、认真值日的同学、活泼可爱的小妹妹……然后问学生:你觉得上面哪些内容适合表现一个人值得敬佩?评课时,笔者建议她把素材进行更改、整合,把所有特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创设平等对话的情境,如教师说:“我最敬佩的人是XXX,他身上的特点可真不少,我把它们都罗列出来,可我却犯难了,哪些特点才能表达我对他的敬佩?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一听说老师要寻求帮助,学生一个个特别积极参与,选得对的,我真诚地表示感谢;选得不准的,我再加以引导。这样,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课堂的生成愈发精彩。
三、创新习作评改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小学作文评改存在耗時多、效率低的问题,作文评改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15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尝试了小组评改习作的实践探索,并于2016年申报了福建省“十三五”课题“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方式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构建开放而高效的小组评改作文模式,下面作简要的介绍:
1.小组评改的内涵
“评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即“评”和“改”。“改”是基础,主要包括汉字书写是否规范、标点符号和行文格式是否正确、词语是否达意、语言是否通顺等;“评”是进一步提高,主要就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内容结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评点或提出修改意见。以评促改,“评”是手段,将小组“评”的建议及自己在“评”中习得的方法迁移为“改”的能力,“改”是归宿,只有把会“评”提高到会“改”,真正提高作文能力才是评改的最终目标。
2.小组评改的模式
(1)科学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四人,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发挥才能,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有利于小组之间展开合理、公平的竞争。
(2)合理分工。每个小组设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两个组员。组长组织成员先认真读习作,再根据评改要点针对性地圈、点、勾、画,把精彩语句和存在的不足画出来,集大家智慧做旁批,解决学生间冲突,协调矛盾,建设欣赏型的合作文化;副组长负责计时,监督成员将修改中发现的好词好句誊抄在小组的积累本上,并与组长一起整合组员的评改意见,写好总评;组员听从两位组长的安排,进行认真阅读、评改、誊写。这样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获。
(3)分步完成。为了使小组习作评改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践中严格按以下步骤完成:一是拟定评改要点,确定评改侧重点,课题研究分两年完成,起步阶段由教师拟定,给学生一个示范,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放手由小组自己拟定;二是小组课堂评改,以单元习作为抓手,安排一节课进行小组互换评改;三是教师二次评改,针对学生写的情况及小组评改的情况再次进行评价,指出写作及评改的优点与不足;四是自我修改,学生根据小组及老师在评改中提出的建议进行自我修改、润色;五是赏评交流,这一环节以欣赏鼓励为主,各小组交流习作中的精彩之处,可以是本组成员的,也可以是在评改中发现的其他小组的;最后是推荐优秀习作,评出最佳评改小组,并在班级荣誉墙记“五星”鼓励,到期末进行统计,评出学期“智慧评改小组”和“习作小明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应红.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新一代(下半月刊),2012(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