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止痛方联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2018-08-10吴晓阳马冬苗马虎升
吴晓阳,马冬苗, 马虎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disease,LDH)为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骨科疾患,发病率高达10%~13%,病发时多伴有腰腿持续疼痛症状,严重者甚至引发感觉功能异常,导致患者跛行,影响其日常生活及工作[1]。目前,牵引及药物镇痛是LDH的主要治疗措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患者腰椎疼痛症状;但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方面效果不佳。LDH属中医学“痹证”“腰腿痛”范畴,认为其属本虚标实证,血瘀阻络为标,肾虚为其本,主张采用化瘀活血、通络止痛中药治疗[2]。韦文军[3]研究指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LDH效果显著,可松解粘连组织,促进血循环,缓解腰椎疼痛症状。2015年4月—2017年6月,笔者采用逐瘀止痛方联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LDH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女19例,男26例;年龄46~64岁,平均(52.80±6.13)岁;病程9个月~9年,平均(4.90±1.21)年。对照组44例,女20例,男24例;年龄45~65岁,平均(53.60±6.08)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4.50±1.3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外科学》[4]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LDH诊断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无禁忌;知情同意本研究。
2.2 排除病例标准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或腰椎管狭窄者;存在既往脊柱手术史;脊柱侧凸者;腰椎间盘感染性疾患;伴有马尾神经症状;合并骨肿瘤或脊柱畸形或血液系统疾患。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取平卧位,20~25 kg牵引重量,依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至体质量的50%~60%,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同时给予依托考昔片(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H20130300,120 mg/片),6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逐瘀止痛方治疗,药方组成:鸡血藤30 g,泽泻20 g,海风藤20 g,苍术15 g,川萆薢15 g,滑石10 g,车前子10 g,土鳖虫8 g,桑寄生30 g,茯苓20 g,络石藤20 g,白术15 g,秦艽15 g,连翘10 g,姜黄10 g,杜仲10 g。水煎,1 d 1剂,早晚分服。同时采用正骨手法。患者坐于腰椎旋转复位椅上,叮嘱患者右手置于左肩,左手置于右腹,固定足部,尽可能前屈身体。操作者左手按扶患者右肘部,向左推躯体,右手拇指按压患者病变腰椎节段偏侧棘突旁,嘱咐患者尽可能向左旋转,压痛减轻或可感错动或听到“咔嚓”声则完成复位。
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4 血浆β-EP检测
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EDTA-K2抗凝管中离心分离血浆,采用H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6]制订。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80°,皮肤感觉、下肢肌力、腱反射复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腰椎活动功能有所改善,直腿抬高50°~80°,椎间隙基本复常、无骨赘增生。无效:后腰及下肢疼痛症状加重或无改变,腰椎活动功能无改善,X线显示椎体间隙无改变。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后伸前屈侧屈治疗组45治疗前10.28±3.0750.48±5.7212.46±2.54治疗后25.60±3.20**##85.40±4.06**##26.40±2.50**##对照组44治疗前10.20±3.0151.01±5.8412.35±2.34治疗后20.07±3.52**78.45±4.20**21.01±2.44**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水平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5149.80±30.38219.53±53.93**##对照组44150.20±29.09180.20±41.49**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其腰椎活动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治疗原则。卧床休息、腰椎牵引及依托考昔片镇痛是目前临床治疗LDH的常用措施,其中牵引最为常用,可通过伸展、制动竖脊肌,缓解患者肌肉痉挛,降低椎间盘内压,纠正小关节紊乱,改善患者腰椎疼痛症状;镇痛剂依托考昔片可选择性降低环氧化酶-2活性,抑制血栓素及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高效镇痛抗炎作用。中医学认为:LDH主要由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风寒侵袭经络,导致经络受损、脉阻气滞血瘀引起该病,《诸病源候论》记载:“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故腰脚痛。”《素问·刺腰痛论篇》言:“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得之举重伤腰。”故治宜祛瘀止痛、散寒除风、补益肝肾为主。自拟逐瘀止痛方方中鸡血藤具有祛瘀活血,补血益气之效;桑寄生可强腰补肾,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健骨;茯苓化痰除湿;海风藤、络石藤长于通络止痹,清热祛湿;车前子可祛湿通淋;川萆薢能祛湿祛浊;白术及苍术可利水渗湿,除湿祛风;土鳖虫可逐瘀续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瘀止痛、祛湿补肾、补益肝肾之效。现代药理[7]分析:该方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扩血管、拮抗血小板及红细胞凝聚,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且具有抑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
正骨手法亦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具有针对骨骼、腧穴、筋肉等治疗作用,《医宗金鉴》记载:“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通过松动病变部位上下关节,恢复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纠正腰椎间关节功能紊乱;可促进突出椎间盘移位,减轻神经根受压,松解粘连筋肉,改善椎间盘顺应性及平衡状态,促进脊柱功能恢复。与自拟逐瘀止痛方联合使用可相互补充、内外同治,共同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研究证实:LDH患者血浆β-EP水平较正常人群低,与LDH发生及病情迁延进展关系密切[8]。β-EP是一种氨基化合物,可抑制P物质释放、合成,其水平下降可增加P物质分泌,诱发机体痛觉过敏现象,加重疼痛程度。本研究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效证实了自拟逐瘀止痛方结合正骨手法可提高LDH患者血浆中β-EP水平,这可能是该方案具有更强疗效机制所在。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屈、侧屈及后伸角度大于对照组(P<0.01),说明自拟逐瘀止痛方联合正骨手法治疗LDH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
9 参考文献
[1]范志勇,吴山,李振宝,等.基于筋骨力学平衡探讨提拉旋转斜扳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临床思考[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4):642-643.
[2]王仁群,任玉炳,卢安,等.理筋正骨手法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2):240-242.
[3]韦文军.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方法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154-155.
[4]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53-75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6]许时良,许电,邓行行,等.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2):250-251.
[7]谌德雄,高杏.自拟逐瘀止痛方联合手法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9):2177-2179.
[8]潘畅,何薇,吴强,等.“四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镇痛效应及对血浆β-内啡肽、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7,23(1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