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08-09舒内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血肿低温微创

舒内华

(陕西省汉阴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陕西 汉阴, 725100)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约占脑卒中患者的1/3[1]。该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急性脑内血肿发生颅内占位和出血,进而对患者的脑部组织产生损伤,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3-4]。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5]。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脑损伤后的病理损伤程度,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6]。本研究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参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7]中的相关标准诊断,且经头颅CT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 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排除治疗方案不耐受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1~78岁,平均(55.27±5.14)岁; 病程2~9 h, 平均(6.01±0.72) h。对照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50~79岁,平均(55.92±5.63)岁; 病程3~8 h, 平均(6.27±0.66) h。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血压、脱水和降颅压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具体内容为: 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利用CT定位OM线层和血肿量最大的CT层面距离,以确定患者OM线平行层面线。CT引导下估测血肿中心到额头头皮的距离,并选择与层面交点处作为穿刺点。穿刺过程中避开主要的血管和功能区,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连接电钻,钻透颅骨硬脑膜,拔除电钻和针芯,放置圆钝头引流管。之后将穿刺针刺入患者的血肿腔内,连接注射器,并采用低压抽吸患者的液态血肿部分。抽吸结束后,将穿刺针置入患者的血肿内部,抽吸少量的血肿液,形成后续工作空间。最后利用血肿粉碎器粉碎固态和半固态血肿,粉碎之后冲洗干净。之后注入血肿液化剂,并将血肿粉碎器拔出,包扎,放置引流袋。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主要内容为: 患者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冬眠疗法,静脉滴注给予患者异丙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31021490)和氯丙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31021061)各25 mg, 滴注完成30 min后对患者进行循环式降温毯降温治疗,保持患者肛门温度为33~36 ℃。治疗2~5 h后复温,复温速度为每4小时1 ℃, 直到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判

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见表1。治疗前, 2组患者BI指数、GCS评分和NIHSS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观察组发生感染3例,昏迷2例,再出血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73%; 对照组发生感染4例,昏迷2例,再出血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数在入院治疗时已经昏迷,且神经功能缺损严重[8-9]。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与原发血肿压迫、血液破入患者的脑室并阻塞脑室系统、血肿中的血液成分释放、脑内深部结构遭到破坏等有关,诱导患者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以及高热等症状[10]。脑出血的发生和脑细胞损伤、血肿压迫以及占位效应相关,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发生继发性缺血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机制。血肿的占位效应、脑水肿等会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升高,脑部血管功能异常,对局部的微循环产生影响,进而激发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11]; 另外,血肿的崩解产物也会对患者的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使得脑组织受损之后进一步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脑水肿,最终导致患者发生脑疝或者死亡[12]。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I指数、NIHSS评分和GCS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常用方法,其优势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并且手术过程中采取局部麻醉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脑部组织功能的损伤[13]。但该方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很难一次性地清除患者的血肿,且术后再出血的止血效果欠佳,导致其临床疗效受到一定的限制[14]。亚低温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脑组织[15]。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主要作用机制为: 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部代谢活动,进而降低脑部耗氧量,延缓缺血去神经组织细胞内高能磷酸的消耗,减少乳酸的堆积[16]; 另外,低温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而有效保证神经细胞的完整性,以减少血管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发生[17-19]; 同时,亚低温治疗还可以有效阻断内源性有害因子生成和释放,减少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抑制钙离子内流[20-22]。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I指数、NIHSS评分和GCS评分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抑制血肿周围组织再水肿,有助于提高神经功能,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血肿低温微创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