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指针缪刺配合关节活动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2018-08-09孙国锋王永伏吕大鹏
孙国锋,王永伏,吕大鹏
(河北省衡水市中医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0 引言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主要发生于肌腱、滑囊、肩关节囊等部位。肩周炎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率相比男性更高。导致肩周炎发病病因主要与机体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劳损过度、创伤后治疗不当等因素相关[1-4]。本研究将指针缪刺配合关节活动用于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治疗中,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2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60例。研究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3~65岁,平均(51.26±6.67)岁,平均病程(4.67±1.31)个月;参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4~63岁,平均(51.31±6.68)岁,平均病程(4.63±1.28)个月。两组患者资料经比较后,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肩周炎诊断标准;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穴位取患者患侧肩髃、臂臑、肩髎、外关、阿是穴、曲池等,针刺穴位,得气后留针20min,间隔1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2周。
研究组行指针缪刺点穴配合关节活动治疗,根据中医缪刺理论及患者肩前、肩上、肩后压痛点,取健侧三经郄穴和输穴孔最和太渊、三间和温溜、养老和后溪穴,操作者以指代针,使用振、揉、点、弹等方法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期间嘱患者自行做肩关节上举、外展、后伸、内收、外旋等关节活动,活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活动幅度由小逐渐变大,以患者耐受为活动度。间隔1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临床疗效。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6]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分数值在0~10分,0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在忍受范围内;4~6分表示中度疼痛,已对睡眠造成影响,但仍在忍受范围内;>6分表示疼痛剧烈,对患者睡眠、食欲造成严重影响,难以忍受。
疗效标准[7]:治愈:治疗2周后患者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彻底消失,体征及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显著改善,体征恢复正常,肩关节活动有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后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改善情况分析
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差异(±s)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差异(±s)
2.2 两组疗效分析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参照组80.00%相比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疗效差异[n(%)]
3 讨论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又称五十肩,多见于50岁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8]。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肩周炎发病率不断增长,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采取有效的手段对粘连期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对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医理论认为,肩周炎属“痹症”范畴,发病病因与气血两虚、外邪入侵有关,风寒湿邪淤积于肩,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不通而痛,进而引发疾病[9]。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为关节疼痛、活动不便。本研究根据中医缪刺理论,使用指针点按手法配合关节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根据患者经络“上下相关”“左右贯通”的生理功能特点,使用气之盛衰、左右倾移的交叉针刺法,针刺敏感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10]。针刺期间配合关节活动,嘱患者自行做关节上举、外展、后伸等活动,与传统针灸治疗相比,具有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的优势,还能减轻患者对毫针刺激的恐惧感。此外指针缪刺疗法可避免对患者病灶局部形成刺激引发的医源性损伤,使患者更愿意接受,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使用指针缪刺配合关节活动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67%,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更好。
综上所述,将指针缪刺疗法配合关节活动联合用于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程度,使关节活动范围尽快恢复,减轻治疗期间痛苦程度,提升临床治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更愿意接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