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

2018-08-08周文彬

读天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数学课堂初中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为了贯彻这个理念,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主动学习,使他们的身心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之前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这种变化让学生更容易产生自信,在学习中能够积极进行独立探索及合作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提高效率;数学课堂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来在新课程实验中的教学,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 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由抽象向直观的转变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由于多媒体不受时空的约束和微感、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借助于大量的图片、动画和影像资料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形象地观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缩短了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形象直观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函数的各种表示(代数、图象、表格)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明确的展现,像二次函数的系数、指数(对数)函数的底数等如何影响函数图象、函数图象的伸缩(平移)变换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等得到直观清晰的表达。而传统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往往是语言与板书的叠加,学生难以消化和接受。如在讲圆柱、圆锥、圆台的生成时,如果按传统的教法,让学生展开“想像”,则对那些想象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困难不小。若采用《几何画板》工具软件,就可以轻松地表现圆柱、圆锥、圆台的生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圆柱、圆锥、圆台定义中所说的“曲面”(包括圆面),从而达到正确、轻松地理解上述概念,将教学内容由抽象转为直观,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应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他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呈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跳动的四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感知的转化奠定基础,并能更好地强化教学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讲清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和外心之间的关系,用鼠标拖动三角形的边或顶点,观察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和度量值的变化,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很容易得出:“任何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共线,且垂心到重心的距离与重心和外心的距离之比为2”。概念的抽象是要揭示一般事物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动态图形能创建一种情境,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态图形的不变性质,归纳事物的共性和本质特征。计算机的动態变化还可以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如此,利用计算机呈现数学对象的动态变换过程时,奇妙的图形变换,可以使学生领略数学奇异之美;各种图形的有机结合、逐步发展,展示了数学的和谐之美;通过图形的旋转、翻折,表现出数学的对称之美。这一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创设了数学教学的良好情境,建构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这样教学,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不教学难点,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 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如教学《一次函数》时,用几何画板讲解析式和图像的练习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加深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又如“行程问题”是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顺利地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使行程问题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建构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崔国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2(24):27.

[2]徐卫东.论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2):32.

[3]顾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8):82-83.

作者简介:

周文彬,重庆市,重庆市大足区中敖中学。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数学课堂初中数学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