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2018-08-08刘媛

商情 2018年34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

刘媛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社会职能发挥作用的一个关健窗口,建立完善其内部控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相继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其内部控制如何实施,如何实现相应的作用及效果。根据COSO报告,政府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行的效率及有效性,政府所实施的符合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为,是其整体管理组成的一部分。这个表述是从政府审计的角度出发,以实现管理目标。而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是:单位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执行程序,实施一系列措施,来对经济活动中的风性加以规避和管控,从而达到控制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1]。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更强调对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加强风性防范机制建设为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提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有利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性,合理分配内部物资和资金,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有利于规范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廉政风性评估防控机制,以及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内控意识淡薄、内控理念模糊。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方法、流程等内容的认识都浮于表面,某些单位部分人员甚至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都一知半解,因而本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始终不能深入。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内控意识、混淆内控概念,相应的理论基础不健全。

业务层面控制有效性不足。预算管理方面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方面仍存在预算执行支出进度不合理、预算执行分析机制缺失等问题。采购业务方面则存在着采购计划性不强、采购物资质次价高、重采购轻验收等突出问题。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闲置浪费严重、处置不规范等问题。

内部信息不能有效传递。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信息在各单位各部门的有效传递非常重要,我国的行政单位由于部门和层次间的性质和业务内容繁杂,不可避免的影响信息沟通效率,业务不能及时受理,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业务独立性很容易产生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影响信息共享与交流。

监督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关注不够。监督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良好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监督内部控制运行是否规范化,监督其结果是否达到了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效果。此外,一部分失业单位没有意识到绩效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员工缺乏真正参与到内部控制之中的积极性。

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单位内部控制纳人战略角度进行分析。在了解本单位情况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选择性、科学性地对单位内部进行管理。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宣传,加深单位普通员工对内部控制概念、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责任,全面提升其参与内部控制活动飞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的促进内部控制活动的展开。最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文化,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全面提升单位内部控制效率。

(二)完善业务层面内控机制

为了加强对经济活动中各项风性的防范与控制,需要对业务层的内部控制进行建立和完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预算编制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编制预算时,要严格遵守合理性、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的原则,严格预算审批程序,合理确定审批限额。强化执行管理,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制,提高预算执行有效性,加大预算执行过程监督与分析。针对采購业务控制,应该严格落实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要求,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公开招投标采购,并进一步强化采购验收管理,防范采购环节的各项风性问题。针对资产管理控制,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的资产记录、实物保存、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控制管理,规范报废资产处置。并严格落实好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三)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化建设。相关预算、收支、采购、资产管理等多种业务活动部门,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协调信息沟通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不仅依靠财务部门,更需要各业务部门协同参与,共享重要信息,提高执行效率。

(四)强化监督检查与评价

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对各部门、各岗位职员在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并加强对各岗位职员监督绩效的考核评价;通过有效性评价,不断提高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预算编制执行人员等全体职员的工作绩效与岗位胜任力,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整体工作实效性,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将内部监督、自我评价与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其次,应该积极配合币拟子外部监督,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视分析,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5,01:68-75.

[2]胡铁鸣.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2:58-59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