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分析

2018-08-08阿海关炳瑜李怀玮雷登强韩翔

颈腰痛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融合术前路节段

阿海,关炳瑜,李怀玮,雷登强,韩翔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青海 西宁810000)

颈椎前路融合术被认为是外科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术式,近年来国内手术量逐年增多[1]。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由此引发的邻近节段退变也日益受到关注[2]。现代医学认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可致颈椎管的储备空间较少,退变或外伤因素易引发脊髓受损,颈椎前路融合术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可再次压迫神经产生脊髓病或神经根病[3]。然而目前有关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展开了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10-2014-01我院收治的120例因颈椎退行性病变行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为对象,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4-70岁,平均(58.57±4.57)岁,单节段融合70例、双节段融合50例,术前邻近节段X线片上Kellgren分级:0级100例,1级20例。参照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将患者分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和非发育性椎管狭窄组,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①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全麻成功后,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右侧横切口,由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进入,沿气管、食管内脏鞘和颈动脉血管鞘间钝性分离,进入颈椎前筋膜,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手术节段准确无误后,利用撑开器将手术相应节段撑开,刮匙将病变颈椎间盘剔除,相应上、下椎体前方骨赘采用窄骨刀切除,将病变椎间隙椎体后缘骨赘采用高速球磨钻彻底磨除,后使硬脊膜显露,取相应大小有自体骨(或异体骨)植入病变部位的减压间隙,取合适长度和曲度钦板行前方椎间固定,术后颈部围领固定4-6周后行颈部功能锻炼。②影像学评估方法:以术前术后X线资料评估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参照Kellgren和Lawrence定义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标准: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质增生、软骨变薄、软骨下骨硬化、假性囊变及硬化囊壁、骨边缘变形改变;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分级:无退变=0级、可疑退变=1级、轻度退变=2级、中度退变=3级、重度退变=4级。③临床邻近节段退变评估标准:影像学退变结合MRI检查,提示邻近节段退变压迫神经产生神经根病或脊髓病即为临床邻近节段退变。④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定义:至少3个节段椎管前后径或椎体前后径比值<0.75,记录颈椎管前后径时采用C3-7平均值,所有数据均由我院两名观察者在PACS系统(德国西门子)操作下测量,取其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①120例患者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率;②比较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程度;③比较两组术前颈椎管前后径和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④比较两组临床资料;⑤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 χ2 检验和t值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独立危险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率 120例中,58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2例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率为48.33%(58/120)。

2.2 退变程度比较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邻近节段退变程度显著高于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程度比较[n]

2.3 术前颈椎管前后径和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术前颈椎管前后径显著小于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t=19.718,P<0.05);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68.97%,显著高于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的 35.48%(P<0.05);两组临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管前后径和邻近节段退变疾病发生率比较[(±s),例数(%)]

表2 两组颈椎管前后径和邻近节段退变疾病发生率比较[(±s),例数(%)]

临床邻近节段退变疾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 58 12.59±0.58 40(68.97) 12(20.69)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 62 15.12±0.80 22(35.48) 10(16.13)t值/χ2 - 19.718 13.452 0.416 P 值 - <0.01 <0.01 >0.05组别 例数 术前颈椎管前后径(mm)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疾病

2.4 临床资料比较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颈椎管前后径是颈椎融合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疾病发生的因素,两组临床资料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5 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呈明显正相关(r=0.301,P<0.05)。

3 讨论

颈椎融合术后,患者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越高,二次手术风险越大,在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因此临床积极探究其影响因素至为关键。本次结果显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程度较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明显高,术前颈椎管前后径较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明显小,且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较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的明显高,但两组临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相较无显著差异,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0.301),术前颈椎管前后径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可能加剧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狭窄颈椎管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紧密相关[4],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不仅使颈椎管储备空间减少,且退变等因素易增加颈脊髓型受损,与早期学者研究证实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对颈椎运动学有一定程度影响的观点相似[5],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对融合术后临床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作用并不明显。

猜你喜欢

融合术前路节段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前路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逐梦记·马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