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D辅以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8-08-08章鼎
章鼎
(河南省鹤壁市鹤壁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新区骨科 458030)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d subtype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PLD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腿疼痛较为强烈,若保守治疗无效,以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案[1]。经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由于通过椎板间入路,更利于L4-5和L5-S1节段的髓核摘除操作,在PLDH患者的应用颇为广泛[2]。但由于髓核摘除手术仅解除了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因素,其周围炎症反应并未立即消除,部分患者术后仍伴有轻微腰腿痛。既往有研究表明,在开放髓核摘除手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可有效抑制其神经根炎症反应,取得较好疗效[3]。笔者自2014-03-2016-09进行了一项随机分组研究,以探讨PEID辅以硬膜外注射治疗PLDH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筛选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腰痛伴下肢痛症状,腿痛甚于腰痛,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体征,经CT、MRI等检查提示有腰椎间盘脱出表现,且与症状、体征相符,确诊为PLDH者;②脱出节段在L4-5和L5-S1范围,适用PEID手术治疗;③术前经正规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宣告无效。排除标准:①其椎间盘退变程度膨出或突出者;②合并腰椎管狭窄或腰椎滑脱、不稳者;③腰椎局部伴有肿瘤、结核或感染者。
1.2 临床资料
按上述标准,自2014-03-2016-09共纳入76例单节段P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PEID手术治疗,联合组采用PEID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上述分组治疗方案,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LDH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我科同一组医生完成PEID手术。患者全麻,俯卧位,将腰桥撑起以撑开椎板间隙,经X线透视确认脱出节段后,于拟手术节段的偏症状侧1.5 cm处插入穿刺针,经透视确认穿刺针位置良好后,拔出针芯、置入导丝,沿导丝取0.7 cm切口,置入扩张导管,建立工作通道,再次透视见工作通道位于椎板外,连接内镜系统(德国Joimax公司),接通光源、显示器等装置。经镜下髓核钳将黄韧带表面软组织去除,仔细辨认椎板间黄韧带和椎板结构,咬破黄韧带,沿破口将通道旋转进入椎管,并清理硬膜外脂肪组织,充分探查、暴露神经根和椎间盘组织,将脱出的髓核组织钳取干净,以射频消融作纤维环皱缩成形及止血处理。再次探查是否有游离髓核,观察见神经根恢复自主搏动后,手术完成。以吸引器将冲洗液吸干,并通过一级导杆进行药物的硬膜外注射。其中,联合组注入4 ml药液,组成如下:2 ml甲钴胺+1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利多卡因;对照组仅注入4 ml的生理盐水。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预防感染、脱水和营养神经药物处理,术后1 d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行走,4周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观察:分别于患者术前、术后1 d、7 d和1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29分制);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具体见参考文献[4]的内容。(2)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的时间。
1.5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情况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4-72 min,平均(46.8±9.3)min;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PLDH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比较
2.2 VAS和JOA评分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17个月,平均15.1个月。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相比,联合组术后1 d、7 d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PLDH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和JOA评分比较
2.3 疗效评价
末次随访时,联合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为8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PLDH患者的疗效评价
3 讨论
3.1 硬膜外注射的临床价值
硬膜外注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微侵入性疗法,通过注入药物抑制神经根周围炎症,可在短期缓解疼痛、提高日常功能;但由于并未解除髓核的机械性压迫,其远期疗效不尽人意,目前多用于诊断性治疗[5]。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将硬膜外注射药物与髓核摘除手术联合应用,以期在手术解除机械性压迫的同时,抑制神经根炎性症状,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例如,岳喜军[6]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曲安奈德和玻璃酸钠,术后患者疗效和ODI指数均有了进一步改善(P<0.05);吴海昊等[7]在PLDH的椎间孔镜手术中,亦辅以硬膜外注射甲钴胺和复方倍他米松等药物,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早期的VAS评分显著下降、JOA评分显著提高,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上述报道均证实了硬膜外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辅助价值,但目前罕见PEID辅以硬膜外注射的临床报道。本研究纳入了76例PLDH患者,联合组38例在PEID手术基础上,辅以硬膜外注射2 ml甲钴胺+1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利多卡因;而对照组则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发现,尽管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程度相近,总优良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组患者在术后1 d、7 d和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硬膜外注射可提高PEID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
3.2 PEID联合硬膜外注射的优势
①注射操作在内镜直视下,经一级导杆进行操作,既可确保注射到理想位置,又避免了刺破硬膜囊、注入硬膜下的风险,更为安全、可靠。②对于PLDH患者,其髓核脱出一般压迫于神经根腹侧,即腹侧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8]。若在开放手术中,药物仅注射于神经根背侧,而在PEID的内镜支持下,药物可通过导杆到达其腹侧,从而更好地抑制炎性刺激。③由于PEID属于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进行注射后,药物流失缓慢,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疗效。联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有更好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改善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3.3 PEID的手术技巧
我们总结手术经验,认为应注意以下要点:①术前准确判断髓核位置。需反复研读CT和MRI片,仔细辨认纤维环坡口位置,确定髓核处于中央区、中央旁区,还是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区。虽然PEID的适应证较广,但椎间孔外型和椎间孔型并不适用此类手术[9]。同时还要观察髓核突出位置时肩上型还是腋下型,是否突破了后纵韧带等。②突破黄韧带的方法。对于髓核巨大脱出者,可直接突破黄韧带,此举虽然缩短了手术时间,但有损伤神经根的风险,因此需在局麻下密切询问患者反应,尽量避免误伤;若镜下逐层突破黄韧带,则手术操作相对安全,减少了损伤神经根的概率。本研究均采用镜下逐层突破的方式,并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案例。③对于存在脱出游离、甚至破碎的髓核,需从腋下和肩部位置分别进入、充分探查,尽量避免髓核残留,以免术后再次复发。
总之,采用PEID技术治疗PLDH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早期疗效,缩短住院和恢复工作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